在晶圓切割設備的自動化升級浪潮中,中清航科走在行業前列。其新推出的智能切割單元,可與前端光刻設備、后端封裝設備實現無縫對接,通過 SECS/GEM 協議完成數據交互,實現半導體生產全流程的自動化閉環。該單元還具備自我診斷功能,能提前預警潛在故障,將非計劃停機時間減少 60%,為大規模生產提供堅實保障。對于小尺寸晶圓的切割,傳統設備往往面臨定位難、效率低的問題。中清航科專門設計了針對 2-6 英寸小晶圓的切割工作站,采用多工位旋轉工作臺,可同時處理 8 片小晶圓,切割效率較單工位設備提升 4 倍。配合特制的彈性吸盤,能有效避免小晶圓吸附時的損傷,特別適合 MEMS 傳感器、射頻芯片等小批量高精度產品的生產。晶圓切割MES系統中清航科定制,實時追蹤每片切割工藝參數。浙江sic晶圓切割代工廠
在晶圓切割的批量一致性控制方面,中清航科采用統計過程控制(SPC)技術。設備實時采集每片晶圓的切割尺寸數據,通過 SPC 軟件進行分析,繪制控制圖,及時發現過程中的異常波動,并自動調整相關參數,使切割尺寸的標準差控制在 1μm 以內,確保批量產品的一致性。針對薄晶圓切割后的搬運難題,中清航科開發了無損搬運系統。采用特制的真空吸盤與輕柔的取放機構,配合視覺引導,實現薄晶圓的平穩搬運,避免搬運過程中的彎曲與破損。該系統可集成到切割設備中,也可作為單獨模塊與其他設備對接,提高薄晶圓的處理能力。寧波碳化硅線晶圓切割代工廠中清航科多軸聯動切割頭,適應曲面晶圓±15°傾角加工。
中清航科創新性推出“激光預劃+機械精切”復合方案:先以激光在晶圓表面形成引導槽,再用超薄刀片完成切割。此工藝結合激光精度與刀切效率,解決化合物半導體(如GaAs、SiC)的脆性開裂問題,加工成本較純激光方案降低35%。大尺寸晶圓切割面臨翹曲變形、應力集中等痛點。中清航科全自動切割機配備多軸聯動補償系統,通過實時監測晶圓形變動態調整切割參數。搭配吸附托盤,將12英寸晶圓平整度誤差控制在±2μm內,支持3D NAND多層堆疊結構加工。
GaN材料硬度高且易產生解理裂紋。中清航科創新水導激光切割(Water Jet Guided Laser),利用高壓水柱約束激光束,冷卻與沖刷同步完成。崩邊尺寸<8μm,熱影響區只2μm,滿足射頻器件高Q值要求。設備振動導致切割線寬波動。中清航科應用主動磁懸浮阻尼系統,通過6軸加速度傳感器實時生成反向抵消力,將振幅壓制在50nm以內。尤其適用于超窄切割道(<20μm)的高精度需求。光學器件晶圓需避免邊緣微裂紋影響透光率。中清航科紫外皮秒激光系統(波長355nm)配合光束整形模塊,實現吸收率>90%的冷加工,切割面粗糙度Ra<0.05μm,突破攝像頭模組良率瓶頸。中清航科晶圓切割代工獲ISO 9001認證,月產能達50萬片。
中清航科兆聲波清洗技術結合納米氣泡噴淋,去除切割道深槽內的微顆粒。流體仿真設計使清洗液均勻覆蓋15:1深寬比結構,殘留物<5ppb,電鏡檢測達標率100%。中清航科推出刀片/激光器租賃服務:通過云平臺監控耗材使用狀態,按實際切割長度計費。客戶CAPEX(資本支出)降低40%,并享受技術升級,實現輕資產運營。中清航科VirtualCut軟件構建切割過程3D物理模型,輸入材料參數即可預測崩邊尺寸、應力分布。虛擬調試功能將新工藝驗證周期從3周壓縮至72小時,加速客戶產品上市。中清航科綠色切割方案:冷卻液循環利用率達95%,激光系統能耗降低30%(對比行業均值)。碳足跡追蹤平臺量化每片晶圓加工排放,助力客戶達成ESG目標,已獲ISO 14064認證。中清航科切割道檢測儀實時反饋數據,動態調整切割參數。舟山藍寶石晶圓切割廠
切割刀痕深度控制中清航科技術達±0.2μm,減少后續研磨量。浙江sic晶圓切割代工廠
為幫助客戶應對半導體行業的技術人才短缺問題,中清航科推出 “設備 + 培訓” 打包服務。購買設備的客戶可獲得技術培訓名額,培訓內容涵蓋設備操作、工藝調試、故障排除等,培訓結束后頒發認證證書。同時提供在線技術支持平臺,隨時解答客戶在生產中遇到的技術問題。隨著半導體器件向微型化、集成化發展,晶圓切割的精度要求將持續提升。中清航科已啟動亞微米級切割技術的產業化項目,計劃通過引入更高精度的運動控制系統與更短波長的激光源,實現 500nm 以內的切割精度,為量子芯片、生物傳感器等前沿領域的發展提供關鍵制造設備支持。浙江sic晶圓切割代工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