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控整流是單向晶閘管的主要應用領域之一。在單相半波可控整流電路中,晶閘管在交流輸入電壓的正半周內,根據觸發角的大小導通,將交流電轉換為脈動直流電。通過改變觸發角的大小,可以調節輸出直流電壓的平均值。在單相橋式全控整流電路中,四個晶閘管組成橋式結構,能夠在交流輸入電壓的正負半周都進行整流,輸出電壓的脈動程度比半波整流電路小,平均電壓更高。在三相可控整流電路中,晶閘管將三相交流電轉換為直流電,具有輸出電壓高、脈動小等優點,廣泛應用于大功率直流電機調速、電解、電鍍等領域。例如,在直流電機調速系統中,通過調節晶閘管的觸發角,可以改變電機的輸入電壓,從而實現對電機轉速的平滑調節,提高了系統的效率和控制精度。 晶閘管的串聯使用可提高耐壓等級。湖北大功率晶閘管
單向晶閘管的伏安特性曲線直觀地反映了其工作狀態。當門極開路時,如果陽極加正向電壓,在一定范圍內,晶閘管處于正向阻斷狀態,只有很小的漏電流。當正向電壓超過正向轉折電壓時,晶閘管會突然導通,進入低阻狀態。而當門極施加正向觸發脈沖時,晶閘管在較低的正向電壓下就能導通,觸發電流越大,導通時間越短。在反向電壓作用下,晶閘管處于反向阻斷狀態,只有極小的反向漏電流,當反向電壓超過反向擊穿電壓時,器件會因擊穿而損壞。深入理解伏安特性對于合理選擇晶閘管的參數以及設計觸發電路至關重要。例如,在設計過壓保護電路時,需要確保晶閘管的正向轉折電壓高于正常工作電壓,以避免誤觸發。 MOS控制晶閘管價錢晶閘管的觸發角控制可調節輸出電壓或功率。
晶閘管是一種半控型功率半導體器件,主要用于電力電子控制。其散熱能力直接決定其功率上限。常見方案包括:風冷:鋁散熱片配合風扇,適用于50A以下模塊。水冷:銅質冷板內嵌流道,可處理1000A以上電流(如西門子Simodrive模塊)。相變冷卻:蒸發冷卻技術用于超高頻場景。失效模式多源于過熱或電壓擊穿,如焊料層疲勞導致熱阻上升,或dv/dt過高引發誤觸發。通過紅外熱成像和在線監測可提前預警故障。
晶閘管特性晶閘管VS與小燈泡EL串聯起來,通過開關S接在直流電源上。注意陽極A是接電源的正極,陰極K接電源的負極,控制極G通過按鈕開關SB接在1.5V直流電源的正極(這里使用的是KP1型晶閘管,若采用KP5型,應接在3V直流電源的正極)。晶閘管與電源的這種連接方式叫做正向連接,也就是說,給晶閘管陽極和控制極所加的都是正向電壓。合上電源開關S,小燈泡不亮,說明晶閘管沒有導通;再按一下按鈕開關SB,給控制極輸入一個觸發電壓,小燈泡亮了,說明晶閘管導通了。這個演示實驗給了我們什么啟發呢? 晶閘管模塊的觸發方式包括電流觸發、光觸發和電壓觸發等。
這個實驗告訴我們,要使晶閘管導通,一是在它的陽極A與陰極K之間外加正向電壓,二是在它的控制極G與陰極K之間輸入一個正向觸發電壓。晶閘管導通后,松開按鈕開關,去掉觸發電壓,仍然維持導通狀態。在工業領域,晶閘管模塊是電機調速(如直流電機、交流變頻電機)的重要部件。三相全控橋模塊通過調節觸發角改變輸出電壓,實現電機無級變速。以軋鋼機為例,其驅動系統采用多組并聯的晶閘管模塊,輸出數千安培電流,同時通過閉環控制保證轉速精度。模塊的智能保護功能(如過流、過熱保護)可避免因負載突變導致的損壞。此外,軟啟動器也利用晶閘管模塊逐步提升電壓,減少電機啟動時的機械沖擊和電網浪涌。 高壓試驗設備中,晶閘管模塊產生可控高壓脈沖。普通晶閘管供應商
晶閘管在電池充電器中實現恒流/恒壓控制。湖北大功率晶閘管
普通晶閘管**基本的用途就是可控整流。大家熟悉的二極管整流電路屬于不可控整流電路。如果把二極管換成晶閘管,就可以構成可控整流電路。以**簡單的單相半波可控整流電路為例,在正弦交流電壓U2的正半周期間,如果VS的控制極沒有輸入觸發脈沖Ug,VS仍然不能導通,只有在U2處于正半周,在控制極外加觸發脈沖Ug時,晶閘管被觸發導通。畫出它的波形(c)及(d),只有在觸發脈沖Ug到來時,負載RL上才有電壓UL輸出。Ug到來得早,晶閘管導通的時間就早;Ug到來得晚,晶閘管導通的時間就晚。通過改變控制極上觸發脈沖Ug到來的時間,就可以調節負載上輸出電壓的平均值UL。在電工技術中,常把交流電的半個周期定為180°,稱為電角度。這樣,在U2的每個正半周,從零值開始到觸發脈沖到來瞬間所經歷的電角度稱為控制角α;在每個正半周內晶閘管導通的電角度叫導通角θ。很明顯,α和θ都是用來表示晶閘管在承受正向電壓的半個周期的導通或阻斷范圍的。通過改變控制角α或導通角θ,改變負載上脈沖直流電壓的平均值UL,實現了可控整流。 湖北大功率晶閘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