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視顯微鏡又稱“實體顯微鏡”“立體顯微鏡”,是一種具有正像立體感地目視儀器,被普遍地應用于生物學、醫學、農林、工業及海洋生物各部門。它具有如下地特點:1.雙目鏡筒中的左右兩光束不是平行,而是具有一定的夾角——體視角(一般為12度---15度),因此成像具有三維立體感;2.像是直立的,便于操作和解剖,這是由于在目鏡下方的棱鏡把像倒轉過來的緣故;3.雖然放大率不如常規顯微鏡,但其工作距離很長4.焦深大,便于觀察被檢物體的全層。5.視場直徑大。金相顯微鏡是專門觀察金屬和礦物等不透明物體的顯微鏡。揚州金相顯微鏡企業
使用顯微鏡步驟如下:(1)首先在低倍鏡下,對準光源,調節反光鏡在視野下至少亮。(2)然后放標本玻片于載物臺中。(3)接著下降鏡筒到快近玻片處。(4)繼續下降集光器或調小光圈。(5)慢慢用粗調上升鏡筒,直至看清標本為止。 (6)至少后換用高倍鏡,放大光圈和上升集光器,調節細調節器至看清為止。 顯微鏡是人類20世紀至少偉大的發明物之一。在它發明出來之前,人類關于周圍世界的觀念局限在用肉眼,或者靠手持透鏡幫助肉眼所看到的東西。青島工業顯微鏡金相顯微鏡是精密光學儀器,需正確維護和保養以確保優良性能和長久壽命。
手術顯微鏡操作流程1、取下手術顯微鏡鏡頭蓋;2、放松底座的剎車裝置,收攏各節橫臂,旋緊制動手輪;3、接通電源,打開開關,檢查手術顯微鏡功能;4、保護套包裹手術顯微鏡的鏡頭及前臂,剪去鏡頭下相應的薄膜;5、根據手術部位安放手術顯微鏡,剎牢底座、旋緊制動手輪;6、調節鏡頭至功能位;7、調節瞳距和眼睛的屈光度;8、用后先關手術顯微鏡開關,再撤電源,扣上鏡頭蓋,套上保護罩,整理歸位。手術顯微鏡的使用,不但使醫生能夠看清手術部位的精細結構。
顯微鏡的使用利用自然光源鏡檢時,至少好用朝北的光源,不宜采用直射陽光;利用人工光源時,宜用日光燈的光源。鏡檢時身體要正對實習臺,采取端正的姿態,兩眼自然張開,左眼觀察標本,右眼觀察記錄及繪圖,同時左手調節焦距,使物象清晰并移動標本視野。右手記錄、繪圖。鏡檢時載物臺不可傾斜,因為當載物臺傾斜時,液體或油易流出,既損壞了標本,又污染載物臺,也影響檢查結果。鏡檢時應將標本按一定方向移動視野,直至整個標本觀察完畢,以便不漏檢,不重復。顯微鏡的重光為對光,接物鏡的轉換及光線的調節。觀察寄生蟲標本時,光線調節甚為重要。因為所觀察的標本如蟲卵、包囊等,均為自然光狀態的物體,有大有小,色澤有深有淺,有的無色透明,而低倍、高倍接物鏡轉換較多,故須隨著鏡檢時對不同標本和要求,需要隨時調節焦距和光線,這樣才能使觀察的物象清晰。在一般情況下,染色標本光線宜強,無色或未染色標本光線宜弱;低倍鏡觀察光線宜弱,高倍鏡觀察光線宜強。掃描隧道顯微鏡能觀察到原子、分子尺度的表面結構,極為精密。
顯微鏡的用法具體分成八步:1、 調節亮度:由暗調亮,可以用大光圈,凹面鏡,調節反光鏡的角度。2、 固定臨時裝片:將臨時裝片在載物臺上適當位置固定好。3、低倍物鏡對準通光孔,粗準焦螺旋將鏡筒自上而下的調節,眼睛在側面觀察,避免物鏡鏡頭接觸到玻片而損壞鏡頭和壓碎玻片。4、左眼通過目鏡觀察視野的變化,同時調節粗準焦螺旋,使鏡筒緩慢上移,直至視野清晰。5、如果沒有看到觀察對象,可以移動裝片,原則為欲上反下,欲左反右。6、如果不清晰,可以用細準焦螺旋進一步調節。7、如果需要在高倍物鏡下觀察,可以轉動轉換器調換物鏡。如果視野暗,可通過1的方法調節;如果不夠清晰,可通過6的方法調節,但是不可以用4的方法。8、 用完后,調節轉換器,使空鏡頭孔對著通光孔,使反光鏡豎起來,將鏡筒調至至少低后裝箱。顯微鏡的載玻片用于承載樣本,要保持清潔平整。泰州倒置顯微鏡公司
植物顯微鏡用于觀察植物細胞、組織,助力植物學研究。揚州金相顯微鏡企業
體視顯微鏡光學結構原理是:由一個共用的初級物鏡,對物體成像后的兩個光束被兩組中間物鏡亦稱變焦鏡分開,并組成一定的角度稱為體視角一般為12度~15度,再經各自的目鏡成像,它的倍率變化是由改變中間鏡組之間的距離而獲得,利用雙通道光路,雙目鏡筒中的左右兩光束不是平行,而是具有一定的夾角,為左右兩眼提供一個具有立體感的圖像。體視顯微鏡實質上是兩個單鏡筒顯微鏡并列放置,兩個鏡筒的光軸構成相當于人們用雙目觀察一個物體時所形成的視角,以此形成三維空間的立體視覺圖像。揚州金相顯微鏡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