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進、出水口、水流部分和污泥斗三個部分組成。平流式沉淀池多用混凝土筑造,也可用磚石圬工結構,或用磚石襯砌的土池。平流式沉淀池構造簡單,沉淀效果好,工作性能穩定,使用范圍廣,但占地面積較大。若加設刮泥機或對比重較大沉渣采用機械排除,可提高沉淀池工作效率。流式沉淀池進出口形式及布置,對沉淀池出水效果有較大的影響。一般情況 下,當進水端用穿孔墻配水時,穿孔墻在池底積泥面以上0.3~0.5m處至池底部分不設孔 眼,以免沖動沉泥。當沉淀池出口處流速較大時,可考慮在出水槽前增加指形槽的措施, 以降低出口槽堰口的負荷!斜板沉淀池設備哪家強?歡迎咨詢無錫市沐康環保科技有限公司。山東高密度沉淀池配件
初沉池:主要是懸浮物,部分有機物;二沉池:活性污泥混合液,它具有濃度高,有絮凝性,質輕,沉速較慢等特點;初沉池:沉淀時間1.0~2.5h,表面負荷1.2~2.0(m3/m2.h),污泥含水率95~97%,堰口負荷小于等于2.9L/(s.m);二沉池(活性污泥法后):沉淀時間2.0~5.0h,表面負荷0.6~1.0(m3/m2.h),污泥含水率99.2~99.6%,堰口負荷小于等于1.7L/(s.m);二沉池(生物膜法后):沉淀時間1.5~4.0h,表面負荷1.0~1.5(m3/m2.h),污泥含水率96~98%,堰口負荷小于等于1.7L/(s.m)浙江平流沉淀池設計復合沉淀池節省了占地面積,節約了投資。
礬花在澄清池下部匯集成污泥并濃縮。濃縮區分為兩層:上層為再循環污泥的濃縮,下層是產生大量濃縮污泥的地方。逆流式斜管沉淀區將剩余的礬花沉淀。通過固定在清水收集槽進行水力分布,斜管將提高水流均勻分配。清水由一個集水槽系統收回。絮凝物堆積在澄清池下部,形成的污泥也在這部分區域濃縮。將混合區、絮凝區與沉淀池分離,采用矩形結構,簡化池型;沉淀分離區下部設污泥濃縮區,占地少;在濃縮區和混合部分之間設污泥外部循環,部分濃縮污泥由泵回流到機械混合池,與原水、混凝劑充分混合,通過機械絮凝形成高濃度混合絮凝體,然后進入沉淀區分離。
及時排泥是沉淀池運行管理中極為重要的工作。污水處理中的沉淀池中所含污泥量較多,有絕大部分為有機物,如不及時排泥,就會產生厭氧發酵,致使污泥上浮,不僅破壞了沉淀池的正常工作,而且使出水質惡化,如出水中溶解性BOD值上升;pH值下降等。初次沉淀的池排泥周期一般不宜超過2日,二次沉淀池排泥周期一般不宜超過2小時,當排泥不徹底時應停池(放空)采用人工沖洗的方法清泥。機械排泥的沉淀池要加強排泥設備的維護管理,一旦機械排泥設備發生故障,應及時修理,以避免池底積泥過度,影響出水水質斜板沉淀池有什么特點,歡迎咨詢無錫市沐康環保科技有限公司。
斜板沉淀池的每兩塊平行斜板間相、有一個很淺的沉淀池。使被處理的水(或廢水)與沉降的污泥在沉淀淺層中相互運動并分離。根據其相互運動的力一向可分為同向流、異向流和側向流三種不同分離方式。斜板沉淀池運用"淺層沉淀"原理,縮短顆粒沉降距離,從而縮短了沉淀時間,并且增加了沉淀池的沉淀面積,從而提高了處理效率。理想沉淀池在同樣的處理效率時,沉淀池深度越淺,就越能縮短沉淀時間。在同樣的處理水量條件下.沉淀面積愈大,沉淀池的效率愈高。在沉淀池內增設一組斜板(斜管)既增大了沉淀面積,也縮短了沉淀時間,與此同時,板間(管間)的水流也由紊流變為層流,同樣提高了沉淀效率.為了及時排泥,板(管)與水平面成45~60°安裝。斜板(斜管)沉淀池分水、泥同向流、逆向流和橫向流三種形式.斜板沉淀池,是一種在沉淀池內裝置許多間隔較小的平行斜板的沉淀池,具有去除效率高。浙江平流沉淀池設計
"斜管沉淀池是目前大量使用的污水物化處理工藝。山東高密度沉淀池配件
高密度沉淀工藝是在傳統的平流沉淀池的基礎上,充分利用了動態混凝、加速絮凝原理和淺池理論,把混凝、強化絮凝、斜管沉淀三個過程進行優化。主要基于4個機理:獨特的一體化反應區設計、反應區到沉淀區較低的流速變化、沉淀區到反應區的污泥循環和采用斜管沉淀布置。反應池分為2個部分:快速混凝攪拌反應池和慢速混凝推流式反應池。快速混凝攪拌反應池是將原水引入到反應池底板的中間,在圓筒中間安裝一個葉輪,該葉輪的作用是使反應池內水流均勻混合,并為絮凝和聚合電解質的分配提供所需的動能。礬花慢速地從預沉池進入到澄清池,這樣可避免礬花破碎,并產生渦旋,使大量的懸浮固體顆粒在該區均勻沉積。山東高密度沉淀池配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