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空氣系統通過三重技術協同構建室內健康防護屏障:高效過濾系統采用 H13 級 HEPA 濾網與活性炭復合結構,對 PM2.5 過濾效率達 99.97%,同步吸附甲醛、苯等揮發性有機物;新風引入系統以每小時 0.8 次的置換量持續輸送新鮮空氣;能量回收裝置則通過 75% 以上的熱交換效率降低新風能耗。三者配合使室內維持 5-10Pa 正壓環境,形成無形氣幕阻斷室外污染物滲入。歐洲室內空氣質量協會(EIAQ)2024 年發布的對比研究顯示,采用全空氣系統的建筑內,甲醛濃度平均為 0.03mg/m3,VOCs 濃度 0.2mg/m3,較傳統分體式空調建筑分別降低 65% 與 62%,明顯優于 WHO 室內空氣質量標準。在柏林被動房研究所的實測案例中,全空氣系統使氣密性達 0.6 次 /h 的超密閉住宅內,二氧化碳濃度始終低于 800ppm,塵螨過敏原含量下降 78%,徹底避免因通風不足引發的頭暈、過敏等 “病態建筑綜合征”。這種將空氣凈化、壓力控制與節能回收集成的技術方案,為高氣密性現代建筑提供了兼顧健康與能效的室內環境解決方案。全空氣系統風管漏風率需控制在5%以內。場景模式全空氣系統定期維護
全空氣系統在通風凈化行業的突破,在于解決了“新風量”與“能耗”的矛盾。傳統通風系統為保證新風量,需持續運行大功率風機,導致能耗激增。而全空氣系統通過熱回收技術(全熱交換效率≥75%),將排風中的熱量/冷量回收至新風,減少空調負荷。以廣州某商場為例,采用開利全空氣系統后,新風量從30m3/(人·h)提升至50m3/(人·h),但空調能耗只增加8%,遠低于行業平均的25%。系統還配備智能風閥,可根據室內CO?濃度自動調節新風比(當CO?濃度>1000PPM時,新風量自動增加30%),避免過度通風造成的能量浪費。此外,其風管采用鍍鋅鋼板+聚氨酯保溫層,漏風率<1%,確保送風效率。微正壓全空氣系統送風量調控全空氣系統需標注風管介質流向標識。
全空氣系統的風口設計突破傳統空調的機械感局限,可根據室內裝修風格定制為多元化造型。其中線型風口采用極窄邊框設計,寬度只 15-20mm,可沿吊頂陰角或墻面踢腳線無縫嵌入,形成 “隱形送風” 效果;圓形風口則借鑒工業風美學,搭配金屬拉絲或啞光噴涂工藝,成為空間裝飾元素;更可通過 3D 打印技術定制藝術造型,如仿綠植葉脈、幾何折線等,與現代極簡或古典輕奢風格深度融合。米蘭理工大學設計學院 2024 年發布的住宅設計案例表明,采用隱藏式風口的室內空間,視覺完整性較傳統空調提升 50%。在佛羅倫薩某文藝復興風格別墅改造中,設計師將風口偽裝成天花板浮雕紋樣,通過壓力平衡技術實現 360° 均勻送風;而在迪拜現代藝術館項目中,線性風口與 LED 燈帶一體化設計,既保證每小時 1 次的空氣置換,又以極簡線條強化空間縱深感。這種將功能性設備轉化為裝飾語言的設計理念,徹底打破了 “設備破壞裝修” 的固有認知,使全空氣系統成為高級室內設計中兼具實用與美學價值的關鍵元素。
全空氣系統通過“管道消聲+末端靜音”技術,解決了傳統空調的噪音污染問題。其采用的螺旋消音風管可將氣流噪音降至25dB以下,配合浮筑地板結構與雙層隔音門窗,使室內噪音值穩定在30dB(相當于圖書館環境)。北京某錄音棚項目應用全空氣系統后,背景噪音從45dB降至28dB,滿足了專業錄音需求。更關鍵的是,系統搭載的智能調速風機可根據室內噪音敏感度自動調節轉速,避免夜間運行時的噪音干擾。這種“靜音設計”理念,使全空氣系統成為醫院、學校、高級酒店等噪音敏感場所的優先環境解決方案。全空氣系統風管法蘭連接需加密封墊片。
在手術室、ICU等醫療場景中,全空氣系統通過“三級過濾+層流控制”技術,構建了符合ISO 14644-1標準的潔凈環境。其前端預過濾模塊可攔截90%的≥5μm顆粒物,中端高效過濾器(HEPA)對0.3μm顆粒物的截留效率達99.97%,末端超高效過濾器(ULPA)進一步將潔凈度提升至ISO 5級。北京協和醫院2024年改造項目中,全空氣系統使手術室空氣細菌總數從180CFU/m3降至15CFU/m3,術后患病率下降37%。此外,系統搭載的溫濕度傳感器可實時監測環境參數,確保手術室溫度穩定在22-25℃、濕度穩定在40-60%,為醫療操作提供精細的環境保障。全空氣系統需進行冬季防凍保護設計。微正壓全空氣系統送風量調控
全空氣系統風管長寬比建議控制在4:1內。場景模式全空氣系統定期維護
全空氣系統通過高效熱回收技術,明顯降低建筑能耗,為實現碳中和目標提供了有力支撐。系統配備的板式熱交換芯體,采用食品級抑菌膜材,熱回收效率可達 78% 以上,在冬季能將排出廢氣中的熱量回收至新風中,夏季則預冷新風,減少空調負荷。這種設計使建筑供暖制冷能耗降低 35%-40%,配合光伏供電系統,可構建 “產消一體” 的近零碳建筑環境。國際能源署(IEA)2023 年發布的《全球建筑能效報告》指出,若全球 20% 的建筑采用全空氣系統并搭配可再生能源,年碳減排量將達到 1.2 億噸 CO?,相當于種植 6.7 億棵樹或停運 2600 萬輛燃油汽車的減排效果。這一技術路徑已在瑞典馬爾默 Bo01 生態社區、深圳前海自貿區等零碳建筑項目中驗證,通過全空氣系統與光伏幕墻、儲能電池的協同運行,實現建筑全年碳排放趨近于零,為全球建筑領域碳中和目標提供了可復制的技術范式。場景模式全空氣系統定期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