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內容應包括:1分析項目實施后總體流態和工程影響區域局部流態的變化趨勢;2對分汊河段,應分析項目建設是否會引起各汊道分流比、分**的變化;3通過各**斷面和**垂線流速、流向的變化情況的統計分析成果,分析項目建設對總體河勢和局部河勢穩定有無明顯的不利影響;4結合河道沖淤變化的計算或試驗成果,評價項目建設是否會影響河勢的穩定;5對工程施工臨時建筑物可能影響河勢穩定的建設項目,應根據有關計算或試驗成果,分析工程施工期對河勢穩定的影響;6.4.2對河勢穩定影響較小的建設項目,可結合河道演變分析成果或采用類比分析的方法,做定性分析。縱向上,年內沖淤變化雖不能達到平衡,但就較長時期的平均情況而言,基本上是平衡的。瀘州堤防行洪論證設計
防洪評價計算5.1一般要求5.1.1建設項目防洪影響的計算條件一般應分別采用所在河段的現狀防洪、排澇標準或規劃標準,建設項目本身的設計(校核)標準以及歷史上比較大洪水。對沒有防洪、排澇標準和防洪規劃的河段,應進行有關水文分析計算。5.1.2對占用河道斷面,影響洪水下泄的阻水建筑物,應進行壅水計算。一般情況下可采用規范推薦的經驗公式進行計算;壅水高度高和壅水范圍對河段的防洪影響較大的開展數學模型計算或物理模型試驗。5.1.3對河道的沖淤變化可能產生影響的建設項目,應進行沖刷與淤積分析計算。一般情況下可采用規范推薦的經驗公式結合實測資料,進行沖刷和淤積分析計算;所在河段有重要防洪任務或重要防洪工程的,還應開展動床數學模型計算或動床物理模型試驗研究。涼山建筑行洪論證審批完成施工用電、場內交通、臨時房屋及砼拌和站和臨時倉庫等生產生活臨建設施的準備,確保主體工程開始施工。
河道管理范圍內建設項目防洪評價報告所附圖紙參考目錄1建設項目所在河段的河勢圖2建設項目所處地理位置示意圖3現有防洪工程、河道整治工程及其它水利設施位置圖、規劃圖4涉河建筑物的平面布置圖、主要結構圖5涉河建筑物所占行洪斷面圖6河道演變分析所取斷面位置圖、各種平面變化和斷面變化套繪圖7數學模型計算或物理模型試驗范圍圖、測站(含試驗范圍、測流斷面和垂線)位置圖、計算分析和試驗取樣點(含取樣斷面)位置圖8數學模型和物理模型率定與驗證取樣點(含取樣斷面)位置圖、率定與驗證成果圖9水位影響等值線圖10流速影響等值線圖11斷面流速分布影響圖12主流線影響圖13工程前后流場圖14沖淤變化圖15補救措施工程設計圖16其它必須的圖紙。
本項目為擬建天然氣管道工程,為反映建設前后河道水流特性的變化,從設計標準洪水條件下取水工程占據行洪面積、行洪面積占據率、流速增大率、工程是否形成挑流等方面分析,并對河道行洪影響進行評價。
本工程建設符合《河道管理范圍內建設項目管理的有關規定》(水利部、國家計委﹝1992﹞7號文)及《四川省水利廳關于加強河道管理范圍內有關活動管理的通知》(川水函﹝2020﹞288號)相關規定。
由上述計算結果可知,由于本工程采用大開挖+平衡壓袋穩管方式穿越馬尾河工程,工程運行期不占用河道行洪斷面,因此工程在建設前后各水文斷面的水位、過流面積及流速均未發生變化,因此工程運行期對河道行洪無影響。 縱向變形主要為彎道段洪沖枯淤,過渡段洪淤枯沖。
建議(1)由于暴雨洪水的不確定性,為確保工程安全施工,保障施工人員的生命財產安全,施工期間應加強防汛聯絡。另外,應編制施工期度汛預案和防洪應急預案,明確組織保證、工程保證和信息保證措施,并報當地水務局批準。(2)施工期間,建設單位應督促施工單位作好施工組織設計,工程出渣、物資堆放必須符合防洪要求,嚴禁施工材料和棄渣堆積或棄倒于河道管理范圍內。施工各項設施如混凝土攪拌站、材料庫等臨時設施應按相應的防洪標準設置,以盡量減小對河道的阻水、壅水、挑流作用。(3)施工完成后要對河堤進行恢復,由河道主管部門進行現場檢查。(4)建設單位應主動配合河道主管機關對施工的檢查,并如實提供有關情況和資料。在竣工驗收時,邀請河道主管機關參加。應當根據河道或評價河段的水文、氣象、地質與環境條件,采取適當的研究路線和評價手段。砂石場行洪論證怎么做
行洪論證是一種報告形式,由書面報告和講解組成,主要內容是關于工程對于地區的影響等。瀘州堤防行洪論證設計
不同河流、不同河段的防洪形勢不同,對防洪的要求也不同,對壅水、沖刷、河勢等的影響也就有不同的要求。如淮河干流,其防洪標準低,但防洪任務重;河道比降*萬分之零點三;壅水1cm對山區河道的影響可能微乎其微,但對淮河干流的影響則較大。這種情況是否需要采取斷面補償措施,補償效果如何,同樣需要進一步的研究。
應研究土地和社會經濟的科學規劃與布局,在確保防洪安全的前提下,處理好防洪與建設項目的關系,做到有所為,有所不為。經濟的發展不可避免地帶來了河道建設項目的增加,但是河道灘涂的開發利用也應服從防洪的要求,須通過科學的論證。不能只圖眼前利益而盲目占灘,縮小行洪斷面,影響防洪大局。 瀘州堤防行洪論證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