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電網
發電端功能:風力發電、光伏發電中的整流器和逆變器都需要使用IGBT模塊。
優勢:實現新能源發電與電網的高效連接和穩定輸出。
輸電端功能:特高壓直流輸電中FACTS柔性輸電技術需要大量使用IGBT等功率器件。
優勢:提供高效、可靠的電力轉換,提升電網的輸電能力。
變電端功能:IGBT是電力電子變壓器(PET)的關鍵器件。
優勢:實現電壓的靈活變換和高效傳輸。
用電端功能:家用白電、微波爐、LED照明驅動等都對IGBT有大量的需求。
優勢:提高能效,降低能耗,提升用戶體驗。 IGBT模塊技術持續革新,推動電力電子行業向更高效率發展。寧波igbt模塊
交通電氣化與驅動控制
新能源汽車
電驅系統:IGBT模塊作為電機控制器的重點,將電池直流電轉換為交流電驅動電機,需滿足高頻開關(>20kHz)、低損耗與高功率密度需求,以提升續航能力與駕駛體驗。
充電樁:在快充場景下,IGBT模塊需高效轉換電能,支持高電壓(800V)、大電流(500A)輸出,縮短充電時間。
軌道交通
牽引系統:IGBT模塊控制高鐵、地鐵電機的轉速與扭矩,需耐高壓(>6.5kV)、大電流(>1kA),適應高速運行與頻繁啟停工況。 松江區電焊機igbt模塊模塊內部結構優化設計,大幅降低寄生參數對性能的影響。
智能 IGBT(i-IGBT)模塊化設計集成功能:在模塊內部集成溫度傳感器(如集成式 NTC)、電流傳感器(如磁阻式)和驅動芯片,通過內置微控制器(MCU)實現本地閉環控制(如自動調整柵極電阻抑制振蕩)。通信接口:支持 SPI、CAN 等總線協議,與系統主控實時交互狀態數據(如Tj、Vce),實現全局協同控制(如多模塊并聯時的均流調節)。
多芯片并聯與均流技術硬件均流方法:柵極電阻匹配:選擇阻值公差<5% 的柵極電阻,結合動態驅動技術,使并聯 IGBT 的開關時間偏差<5%。電感均流網絡:在發射極串聯小電感(如 10nH),抑制動態電流不均衡(不均衡度可從 15% 降至 5% 以下),適用于兆瓦級變流器(如風電變流器)。
IGBT的基本結構
IGBT由四層半導體結構(P-N-P-N)構成,內部包含三個區域:
集電極(C,Collector):連接P型半導體層,通常接電源正極。
發射極(E,Emitter):連接N型半導體層,通常接電源負極或負載。
柵極(G,Gate):通過絕緣層(二氧化硅)與中間的N型漂移區隔離,用于接收控制信號。
內部等效電路:可看作由MOSFET和GTR組合而成的復合器件,其中MOSFET驅動GTR工作,結構如下:
MOSFET部分:柵極電壓控制其導通/關斷,進而控制GTR的基極電流。
GTR部分:在MOSFET導通后,負責處理大電流。 模塊內部集成保護電路,有效防止過壓、過流等異常工況。
特點:
高效節能:IGBT模塊具有低導通電阻和高開關速度,能夠降低能量損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可靠性高:模塊內部的保護電路可以實時監測IGBT芯片的工作狀態,當出現過流、過壓、過熱等異常情況時,及時采取保護措施,防止芯片損壞。
集成度高:將多個IGBT芯片、驅動電路和保護電路集成在一個模塊中,減小了系統的體積和重量,提高了系統的集成度和可靠性。
易于使用:IGBT模塊提供了標準化的接口和封裝形式,方便用戶進行安裝和使用。
高電壓承受能力滿足新能源發電并網設備的嚴苛需求。上海變頻器igbt模塊
模塊采用無鉛封裝工藝,符合環保標準,推動綠色制造。寧波igbt模塊
覆銅陶瓷基板(DBC基板):主要由中間的陶瓷絕緣層以及上下兩面的覆銅層組成,類似于2層PCB電路板,但中間的絕緣材料是陶瓷而非PCB常用的FR4。它起到絕緣、導熱和機械支撐的作用,既能保證IGBT芯片與散熱基板之間的電絕緣,又能將IGBT芯片工作時產生的熱量快速傳導出去,同時為電路線路提供支撐和繪制的基礎,覆銅層上可刻蝕出各種圖形用于繪制電路線路。鍵合線:用于實現IGBT模塊內部的電氣互聯,連接IGBT芯片、二極管芯片、焊點以及其他部件,常見的有鋁線和銅線兩種。鋁線鍵合工藝成熟、成本低,但電學和熱力學性能較差,膨脹系數失配大,會影響IGBT的使用壽命;銅線鍵合工藝具有優良的電學和熱力學性能,可靠性高,適用于高功率密度和高效散熱的模塊。寧波igbt模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