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對于軸拉性能的測試,彎曲測試的數據波動更小,試驗更加準確。如是對比不同高延性混凝土的韌性,或比較不同纖維的增韌效果,彎曲試驗無疑是非常好的選擇。然而,彎曲試驗的極大缺點是,彎曲韌性的結果是不能直接用在結構設計中的。結構設計只采用抗拉強度,但是沒有采用抗彎強度。抗彎強度和軸拉強度是有一定的換算關系的,只不過根據材料的不同、尺寸的不同,具體換算關系是多大,還沒有一個定值。通常8kg每噸的時科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纖維增強的高延性混凝土就可以輕松達到彎曲性能一類及以上的標準。時科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纖維比玻璃纖維的力學性能更高。湖南增韌灌漿料纖維
纖維和水泥基料(水泥石、砂漿或混凝土)組成的復合材料的統稱。水泥石、砂漿與混凝土的主要缺點是:抗拉強度低、極限延伸率小、性脆,加入抗拉強度高、極限延伸率大、抗堿性好的纖維,可以克服這些缺點。 所用纖維按其材料性質可分為:①金屬纖維。如鋼纖維(鋼纖維混凝土)、不銹鋼纖維(適用于耐熱混凝土)。②無機纖維。主要有天然礦物纖維(溫石棉、青石棉、鐵石棉等)和人造礦物纖維(抗堿玻璃纖維及抗堿礦棉等碳纖維)。③有機纖維。主要有合成纖維(聚乙烯、聚丙烯、聚乙烯醇、尼龍、芳族聚酰亞胺等)和植物纖維(西沙爾麻、龍舌蘭等),合成纖維混凝土不宜使用于高于60℃的熱環境中。 所用纖維按其材料性質可分為:①金屬纖維。如鋼纖維(鋼纖維混凝土)、不銹鋼纖維(適用于耐熱混凝土)。②無機纖維。主要有天然礦物纖維(溫石棉、青石棉、鐵石棉等)和人造礦物纖維(抗堿玻璃纖維及抗堿礦棉等碳纖維)。③有機纖維。主要有合成纖維(聚乙烯、聚丙烯、聚乙烯醇、尼龍、芳族聚酰亞胺等)和植物纖維(西沙爾麻、龍舌蘭等),合成纖維混凝土不宜使用于高于60℃的熱環境中。福建合成纖維灌漿料纖維廠家時科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纖維與聚甲醛纖維的應用領域不同。
時科生產制備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纖維,拉伸強度為2000MPa,彈性模量為105GPa,碳纖維的拉伸強度2000-3000MPa,彈性模量220GPa。碳纖維的表面是惰性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表面也是惰性的。惰性提高了兩種纖維制備復合材料的難度。然而,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耐熱性能差,碳纖維耐溫很高。除了耐溫缺陷外,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的模量是彈性的一半,但同體積下價格也是碳纖維的一半。 因為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的密度是0.94,碳纖維的密度是1.8,在同體積下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的質量只是碳纖維的一半。而兩種纖維每噸的售價是相近的。因此,在一些領域,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纖維取代碳纖維就成了一種可能。
中國公路學會科學技術獎由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工作辦公室批準設立,是面向全國公路交通行業的高水平科技獎項,2023 年度中國公路學會科學技術獎評審工作已經由評審委員會按照有關規定和程序完成,經審定批準,評審結果如下。 項目名稱:在役公路橋梁服役性能不中斷交通診評與快速提升關鍵技術 主要完成單位:長沙理工大學,湖南大學,中交第二航務工程局有限公司,湖南固特邦土木技術發展有限公司,寧波時科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中交一公局集團有限公司,南京海拓復合材料有限責任公司,湖南拓達結構監測技術有限公司,西南交通大學 主要完成人:彭暉,單韌,朱慈祥,孔烜,殷石,魯乃唯,包兆鼎,趙振平,謝海波,陳輝,石峰,黃敦文,陳卓異,張白,包陳 授獎等級:一等獎時科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纖維使高延性混凝土的軸拉測試,具有應變強化和多點開裂的效果。
時科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纖維采用德國生產工藝,通過凍膠凝膠法、濕法凝膠紡絲、超倍率拉伸等工藝制得。纖維拉伸強度2000MPa,彈性模量為105GPa,纖維直徑為20微米。該纖維在高延性混凝土ECC中,軸拉變形可達4%左右,彎曲變形可做到一類以上。為了讓纖維分散均勻,時科的研發團隊還對纖維進行了專門的分散處理。使用該纖維制備的高延性混凝土,上墻容易,且表面光滑,該纖維非常適合做立面結構的工程。由于該纖維的直徑太細,會影響混凝土的流動性,對于澆筑工程來說,該纖維會極大提高混凝土的韌性和裂后性能,但是會降低混凝土的抗壓和初裂強度。時科創始人殷石博士,正高級工程師,十余年專注于纖維混凝土領域的研究。湖南增韌灌漿料纖維
時科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纖維具有超高的性價比。湖南增韌灌漿料纖維
大體積混凝土的收縮開裂,主要是因為溫度差所導致的。大體積混凝土在發生水合反應的時候,內部混凝土的溫度可以高達80度以上,這勢必會使得混凝土產生溫差收縮開裂。針對這一特性,時科專門組織博士團隊,研發了基于溫度收縮開裂的聚烯烴抗裂纖維。 該纖維抗裂效果極好,易分散,不影響泵送,已經成功在多個跨海大橋應用。包括:天峨龍灘特大橋、龍門大橋、黃茅海公路、四川古金高速、順德大橋、金海特大橋、渝湘復線烏江特大橋等等。湖南增韌灌漿料纖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