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鏡通常由兩組透鏡組成,上端的一組又稱為“接目鏡”,下端的則稱為“場鏡”。兩者之間或在場鏡的下方裝有視場光闌(金屬環狀裝置),經物鏡放大后的中間像就落在視場光闌平面上,所以其上可加置目鏡測微尺。在目鏡上方刻有放大倍數,如10×、20×等。按照視場的大小,目鏡可分為普通目鏡和廣角目鏡。有些顯微鏡的目鏡上還附有視度調節機構,操作者可以對左右眼分別進行視度調整。另有照相目鏡(NFK)可用于拍攝。物鏡由數組透鏡組成,安裝于轉換器上,又稱接物鏡。通常每臺顯微鏡配備一套不同倍數的物鏡,包括:①低倍物鏡:指1×~6×;②中倍物鏡:指6×~25×;③高倍物鏡:指25×~63×;④油浸物鏡:指90×~100×。顯微鏡有用嗎?歡迎咨詢上海永匯實業發展有限公司。浙江顯微鏡聯系方式
擦拭范圍目鏡和聚光鏡允許拆開擦拭。物鏡因結構復雜,裝配時又要專門的儀器來校正才能恢復原有的精度,故嚴禁拆開擦拭。拆卸目鏡和聚光鏡時,要注意以下幾點:a、小心謹慎。b、拆卸時,要標記各元件的相對位置(可在外殼上劃線作標記)、相對順序和鏡片的正反面,以防重裝時弄錯。c、操作環境應保持清潔、干燥。拆卸目鏡時,只要從兩端旋出上下兩塊透鏡即可。目鏡內的視場光欄不能移動。否則,會使視場界線模糊。聚光鏡旋開后嚴禁進一步分解其上透鏡。因其上透鏡是油浸的,出廠時經過良好的密封,再分解會破壞它的密封性能而損壞。南京測量顯微鏡顯微鏡在操作是否方便?
裝在鏡臺下方,包括反光鏡,集光器。(1)反光鏡:裝在鏡座上面,可向任意方向轉動,它有平、凹兩面,其作用是將光源光線反射到聚光器上,再經通光孔照明標本,凹面鏡聚光作用強,適于光線較弱的時候使用,平面鏡聚光作用弱,適于光線較強時使用。(2)集光器(聚光器)位于鏡臺下方的集光器架上,由聚光鏡和光圈組成,其作用是把光線集中到所要觀察的標本上。①聚光鏡:由一片或數片透鏡組成,起匯聚光線的作用,加強對標本的照明,并使光線射入物鏡內,鏡柱旁有一調節螺旋,轉動它可升降聚光器,以調節視野中光亮度的強弱。②光圈(虹彩光圈):在聚光鏡下方,由十幾張金屬薄片組成,其外側伸出一柄,推動它可調節其開孔的大小,以調節光量。
使用完畢后,必須復原才能放回鏡箱內,其步驟是:取下標本片,轉動旋轉器使鏡頭離開通光孔,下降鏡臺,平放反光鏡,下降集光器(但不要接觸反光鏡)、關閉光圈,推片器回位,蓋上綢布和外罩,放回實驗臺柜內。填寫使用登記表。(注:反光鏡通常應垂直放,但有時因集光器沒提至應有高度,鏡臺下降時會碰壞光圈,所以這里改為平放)顯微鏡的使用方法一、安放1.右手握住鏡臂,左手托住鏡座。2.把顯微鏡放在實驗臺上,略偏左(顯微鏡放在距實驗臺邊緣7厘米左右處,約一手掌寬)。安裝好目鏡和物鏡。二、對光3.轉動轉換器,使低倍物鏡對準通光孔(物鏡的前端與載物臺要保持2厘米的距離,大約一橫手指高)。4.把一個較大的光圈對準通光孔。左眼注視目鏡內(右眼睜開,同時畫圖)。轉動反光鏡,使光線通過通光孔反射到鏡筒內。通過目鏡,可以看到白亮的視野(約日光燈一樣的白度)。 顯微鏡廠家哪家好?推薦咨詢上海永匯實業發展有限公司。
裝好目鏡,先將目鏡筒上的螺釘松開,裝好目鏡后再將此螺釘擰緊(目鏡放進立體顯微鏡目鏡筒時,要特別小心,不要手觸摸鏡頭透鏡表面);調好瞳距,當使用者通過兩個目鏡觀察視場時中不是一個圓形視場時,應扳動兩棱鏡箱,改變目鏡筒的出瞳距離,使之達到能觀察到一個完全重合的圓形視場(說明瞳距已調好);觀察標本(對標本調焦)。先將左目鏡筒上的視度圈調至0刻線位置。通常情況下,先從右目鏡筒(即固定目鏡筒)中觀察,將變倍筒(有變倍裝置機型時)轉至*高倍位置,轉動調焦手輪對標本調焦,直至標本的像清晰后,再把變倍筒轉至*低倍位置,此時,用左目鏡筒觀察,如不清晰則沿軸向調節目鏡筒上的視度圈,直到標本的像清晰,然后再雙目觀察其調焦效果;顯微鏡設備效果怎么樣?推薦咨詢上海永匯實業發展有限公司。揚州永新顯微鏡使用方法
顯微鏡批發哪家好?推薦咨詢上海永匯實業發展有限公司。浙江顯微鏡聯系方式
數碼液晶顯微鏡兼具傳統雙目觀察筒及高清液晶顯示屏的版本,一來屏幕提供了方便的觀察及交流環境,二來通過雙目觀察筒進一步驗證觀察結果,便可確保結果無誤。顯微鏡發展到第四個階段,更多考慮的是使用上的革新,易用性、便利性。此時數碼液晶顯微鏡具備生物顯微鏡和實體顯微鏡的功能,還增加了顯微測量功能,同時可以內置高容量鋰電池(便于戶外使用)以及將數據存于U盤之中的功能。顯微鏡是人們觀察微觀世界的一個重要的工具,它也是隨著人類科技的進步而不斷發展。縱觀光學顯微鏡的發展史,每一次的進步提高都離不開新技術的產生和發展。與此同時也有相應的落后技術被淘汰,如電燈光源的出現使得反光鏡作為光源的顯微鏡被淘汰,影像裝置的出現使得顯微繪畫失去了存在的意義。可以預見的是,未來顯微鏡仍然會不斷推陳出新。一方面,在互聯網信息技術式發展的時代,顯微鏡的聯網使用和分享機制將逐步建立;另一方面,伴隨著傳感器技術以及軟件算法的不斷創新,顯微鏡走向智能化、自動化的步伐也已邁開。到那時,人們可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研究的課題中而不再糾結顯微鏡的使用方式,提高了觀察效率。浙江顯微鏡聯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