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調查數據,各行業的余熱總資源約占其燃料消耗總量的17%-67%,可回收率達60%。可回收利用的余熱資源約為燃料消耗總量10.2%-40.2%。按照10%的水平保守估計,2020年我國潛在的可回收利用的余熱資源達到4.98億噸標準煤,近6年可回收利用的余熱資源為27.88億噸標準煤,基本可以覆蓋我國目前半年的能源消耗需求。根據數據統計分析并依然按10%保守估計,考慮余熱資源中有50%高溫煙氣余熱回收容易,預計2021年我國余熱資源潛在利用價值超2500億元,到2026年將達2930億元。余熱利用的生產廠家!杭州新型余熱利用類型
在《當前國家鼓勵發展的環保產業設備(產品)目錄》中,鼓勵發展用于電力、石化、冶金、鋼鐵、水泥建材、印染、造紙、地熱、糖酒工業等廢熱、余熱回收利用發電設備。《節能中期專項規劃》中明確將“余熱余壓利用工程”列為重點工程之一。2006年,發改委在《節能中期專項規劃》中明確將“余熱余壓利用工程”列為重點工程,提出“十一五”期間在鋼鐵聯合企業實施干法熄焦、高爐爐頂壓差發電、全高爐煤氣發電改造以及轉爐煤氣回收利用。安徽本地余熱利用煙氣、廢水、廢氣等余熱回收節能。
余熱余能潛力分析的目的主要是為了更好地利用它,并引起人們的重視。由于提高余熱余能的利用水平,使更多的、原來無用的余熱余能得到了合理利用,變廢為寶。為了正確地提高余熱余能的利用水平,更好地挖掘其潛力,必須有一個合理的分析方法及原則。過去,人們多以熱力學定律來考慮能量的平衡與利用,通過建立熱平衡關系來分析問題。這樣在實際工作中雖然也取得了大量的成績,但卻忽略了很重要的問題:不僅該有的潛力未能發現,也不能在某些情況下正確地選用余熱余能的利用措施。例如用天然氣鍋爐燒蒸汽與美寶爐烘干物料等的高位低用,浪費了大量的火用,使燃料的高位能白白浪費,變成了相應的低位熱。
在化石能源的利用過程中,實踐證明只能有效地利用一部分,另一部分則以不同形式變成了余熱余能。在能源利用的過程中,人們通常將變成余熱余能的過程稱為損失的過程,例如摩擦損失、節流損失、散熱損失、燃燒損失、傳熱損失等。實踐證明,這部分“損失”在一定條件下它們又變成了余熱余能,其能的品位也出現了降低,而這些被降低了品位的余熱余能中的一部分又可能變成有效能。余熱余能的可用程度往往與時間、地點、相關的技術水平、管理水平有密切的關系,而余熱余能的有效利用,又往往能促進能源的合理利用。電廠余熱的利用方法。
余熱的可利用性和價值不等于余熱利用的效果。前者是指余熱本身的品質和性質,它*表示余熱具有的可用性,但并不表示余熱利用的有效性。后者不全由余熱本身品質所決定,還決定于余熱利用的場所、環境以及利用的方法,即決定于使用余熱的對象和條件。譬如,余熱作為熱量利用就比作為功能利用的效果好。因為,熱變功要付出冷源損失的代價。火電廠熱系統由于存在各種能級,因而為選擇余熱利用的場所提供了較大的自由度。余熱回收利用是提高經濟性、節約燃料的一條重要途徑。被認為是余熱余能,明天即成了有效能或者減少了的余熱余能。江蘇質量余熱利用廠家價格
余熱回收的原理和利用。杭州新型余熱利用類型
產生電能,用于供電或自用;在食品加工中,廢水可以通過熱泵,產生高溫蒸汽,用于加熱或蒸煮。三、余熱回收再利用的市場前景和發展趨勢余熱回收再利用在當前全球能源短缺和環境污染日益嚴重的情況下,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和發展空間。根據國際能源署的預測,到2030年,全球工業廢熱的回收利用率將從目前的8%提高到20%以上,其中中國的回收利用率將達到30%以上。這意味著,余熱回收再利用將成為未來節能減排的重要手段和產業發展的新方向。未來,余熱回收再利用將更加注重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通過數字化、智能化和綠色化的方式,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環境保護水平。例如,通過大數據分析和人工智能技術,實現余熱回收再利用的化和智能化;通過綠色能源的應用,實現余熱回收再利用的綠色化和可持續發展。四、企業如何推廣和應用余熱回收再利用技術企業在推廣和應用余熱回收再利用技術時,需要注意以下幾點:1.技術選型:企業需要根據自身的生產特點和能源需求,選擇適合的余熱回收再利用技術和設備,確保技術的可行性和經濟性。2.技術改造:企業需要對現有的生產設備進行技術改造和升級,以適應余熱回收再利用技術的要求,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環境保護水平。杭州新型余熱利用類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