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門診,我們經常會遇到不少產婦來咨詢:“生了孩子以后要不要檢測盆底肌?確實,相對于商家極力營銷的美容套餐,產后更應該關心的是盆底康復。產后會出現哪些盆底方面的疾病?妊娠過程中隨著子宮增大、胎兒及羊水等重量的增加,盆底肌承受的負荷越來越大,加上陰道分娩過程中產道的極度擴張,盆底肌等支持結構過度伸張或斷裂,使其失去彈性,發生損傷,產后可能出現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主要包括陰道松弛、尿失禁、子宮脫垂、大便失禁等。2產婦會出現什么癥狀?造成什么影響?產后可能發生陰道松弛,因為陰道前后壁不能閉合或者陰道外口張開,出現陰道排氣的情況,通常不能自控,有時候聲音會連續不斷,發出“噗噗”聲。有些產婦會出現陰道壁膨出或子宮脫垂,癥狀較輕時一般無癥狀,也可伴有不同程度的腰酸或者下墜感,癥狀嚴重時,產婦在陰道口能摸到肉乎乎的腫塊。產后保健——如果分娩經過順利,一般從第1周就可以洗頭發了。烏當區產后修復真的管用嗎
骨盆后傾的康復訓練骨盆后傾的康復訓練需要從4個方面去改善:一,松解緊張的肌肉,如:大腿后側腘繩肌、下腹部肌肉、臀大肌;第二,加強薄弱肌肉群訓練,如:腰背肌、腹肌;第三,激發被抑制的肌肉,如屈髖肌群;第四,日常生活活動糾正,如避免久坐、保持正確坐姿(尤其要避免葛優躺)、不坐過軟的沙發等。1.放松大腿后側腘繩肌骨盆后傾時大腿后側腘繩肌過度收縮。2.腹直肌拉伸3.臀大肌拉伸4.加強髂腰肌骨盆后傾時髂腰肌肌力變弱。5.加強腰背部肌肉6.加強腹肌7.激發屈髖肌群烏當區骨盆恢復作用有哪些產后修復包括產后塑身、體質調理、產道修復、局部塑形、胸部護理等。
“坐月子”就是在床上躺一個月嗎?不是。坐月子期間產婦要注意休息,適當活動。產后第2日即可下床走動,產后3周再進行簡單家務。在床上休息的時候,可以翻身、抬頭、活動四肢。產婦不要一定臥床,產褥早期仍處于血液高凝狀態,適當活動可以有效避免血栓形成。???二.“坐月子”是捂出來的嗎?不是。●坐月子期間產婦適宜穿寬松、舒適、透氣的衣服,冷暖適宜,“捂月子”會導致產褥中暑甚至死亡;●產婦抵抗力低,出汗多、泌乳、排惡露,衣物容易臟,要勤換衣服和床單被罩,保持居住環境清潔,換衣物時要避免感冒;●室內可以開門、開窗保持通風,夏季時可以開空調,26-27℃的室溫比較適宜,但不要對著風吹。
產后私處恢復正常情況時,每天要用溫水勤沖洗會私處,尤其每次便后更要用消毒棉擦拭沖洗外陰,切忌由后向前擦,應該由前向后。盆底功能恢復鍛煉能通過鍛煉盆底肌肉,提高盆底肌肉肌力、持久性,改善陰道松弛、性功能障礙、尿失禁、盆腔臟器脫垂等問題。鍛煉方法:1、首先找到盆底肌,可以嘗試在小便時夾斷尿流所用的肌肉就是盆底肌。2、鍛煉前排尿,平躺在瑜伽上,平緩呼吸,放松全身,將精力集中于盆底肌。3、呼吸收緊盆底肌(具體感覺:尿道口和肛門之間的會私處,向內緊縮并向上提升),呼氣時放松盆底肌。4、每天鍛煉3次,每次10~15分鐘。5、整個過程不要屏氣,注意腹部不要參與鍛煉。6、經期及分娩傷口還未痊愈的情況下不要鍛煉。學會這六招,產后修復不是事兒!
子宮養護,分娩可能造成子宮易位甚至脫垂,這種更常見在少運動、體能較弱的媽媽中。子宮復舊不良的產后媽媽,容易導致惡露不絕,甚至引發一些婦科疾病。子宮沒恢復好的媽媽們,一定要抓緊時間做子宮養護。產后子宮恢復一般有以下五個標志。①子宮恢復正常大小產后4-6周會恢復原來大小50-70克,這個變化過程被稱為子宮復舊,主要通過子宮持續收縮來修復。產婦,在產后42天左右,應去做婦科檢查,了解子宮是否恢復正常。②子宮體的下降產后子宮會立即收縮,在腹部用手可以摸到一個很硬并呈球形的子宮體,它的高處和肚臍的水平同高。以后子宮底的高度,會每天下降1-2厘米,大約在產后10-14天內,子宮變小,降入小盆骨腔內。這時,在腹部就摸不到子宮底了。月子中心產后修復調理+舒適環境+可口營養月子餐。產后恢復去哪比較好
原來月子中心靠這些方法幫助產后恢復!烏當區產后修復真的管用嗎
肯定很多產后的寶媽們都會有這么個想法,分娩是女性從一個階段跨向另外一個階段的重要分界線,產后恢復是女人的第二次生命!如果產后期恢復的不好,可能會出現骨關節疼痛、體形臃腫、腰背痛、漏尿、各種婦科疾病等一系列問題,哪怕到了產后的10年、20年,甚至更久,身體狀態可能都會不盡如人意。第二次生命帶給我們的,除了身體結構上的重新構建,更有心理上的再認識。特別是在身體結構上,我們的皮膚、骨骼及體內的很多身體部位都要經受一次嚴峻的考驗。從懷孕時的害喜、妊娠斑、到生產時的陣痛而產生的骨架張力,再到產后的子宮復舊、身體恢復等等,無不讓人感覺這是一次人生的歷煉,一次脫胎換骨的歷練。烏當區產后修復真的管用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