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北京協和醫院的張烜團隊與華大基因的揭著業團隊在JournalofAutoimmunity上發表的一項研究,①對比分析85名強直性脊柱炎(AS)患者及62名健康人的腸道菌群,發現惰性真桿菌等5種菌種在AS患者中富集;②在AS患者的腸道菌群中,氧化磷酸化、脂多...
腸道菌群并非是生來就有的,它們實際上是“外來戶”。在母體子宮內,胎兒所處的是一個幾乎無菌的環境,因此胎兒腸道內也是無菌的。當胎兒出生之后的幾天內,細菌通過分娩時陰道物質攝入、哺乳時的口腔攝入以及空氣吸入等途徑進入新生兒體內,并在腸道內定植,形成新生兒早期的腸道...
近年來的研究逐漸揭示了腸道菌群的構成、數量、如何進入人體、如何輔助消化、如何影響腸道發育,以及腸道菌群失衡如何影響整體健康。但腸道菌群如此龐大,與人體的交互關系如此復雜,關于腸道菌群仍有諸多懸而未解的難題。無外乎很多科學家將其稱為人體的另一個構成,甚至“另一個...
安徽醫科大學的李寶珠團隊Rheumatology上發表的一篇系統性綜述,納入26項研究的結果,總結了類風濕關節炎(RA)患者的口腔菌群與腸道菌群的組成及多樣性的變化。①總結26項研究的結果,分析RA患者的口腔菌群與腸道菌群變化;②3項以上的研究報道...
一個人大約有1萬億個人體細胞,而他體內的細菌數量卻可以多達10萬億個。所以某種意義上,當我們看到一個人在大街上行走的時候,其實“看到”的90%是細菌!而它們大多數又存在于消化系統,尤其是大腸里。這些細菌參與食物消化代謝、幫助我們抵御外敵,對人體健康有著重要意義...
腸道微生物起源于哪?這些體外的生物都來自哪里?早期微生物接觸的證據表明,人類腸道微生物群是在子宮內**初形成的,這意味著我們的母體是***個微生物群接種體。接著從出生開始,通過三個途徑獲得:1.大部分是在出生時通過陰道產道獲得的;2.還有一些是通過...
1.特異性地引物設計策略,靶向擴增細菌的16SrRNA基因的V4高可變區。經NGS測序分析之后,能夠獲得更豐富的腸道菌群信息;2.采用Illumina付費數據庫進行生物信息學分析,可部分分類到菌種水平,提供更精細的菌群分類及豐度數據,相對準確地評估菌群分布;3...
腸道炎癥與脊柱關節炎(SpA)存在密切關系,提示這種疾病中潛在的腸道-關節軸的炎癥關聯。NatureReviewsRheumatology近期發表的綜述文章,對這一話題進行了探討,回顧了相關的流行病學、臨床、免疫和菌群因素,并討論了目前的知識缺口,以及對于治療...
你=10%人體細胞+90%微生物,所以毫不夸張地說,腸道菌群就是“90%的你”。人體腸道內包含百萬億的微生物,是人體細胞總數的10倍,這些微生物以細菌為主,構成了一個極為復雜的集體,它們就是腸道菌群。腸道菌群在人體內分工明確,配合默契,能夠共同努力消化食物,分...
人體微生物包括細菌、病毒和原生動物等,被稱為人體的“被遺忘的組成”,編碼的基因數量是人體自身的150多倍,同時被稱為人體“第二基因組”。目前研究發現,人體微生物與身心健康關系密切。人體微生物與人類的大腦、腸道和身體發育都有關,而人體微生物本身就存在發育過程。人...
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的古潔若團隊與金甌團隊在Frontiers in Immunology上發表的一項新研究結果,在30名強直性脊柱炎(AS)患者及24名健康對照中發現,接受6個月的阿達木單抗改善后,患者的腸道菌群α-多樣性及組成均趨近于健康對照。該研究結果提...
細菌密度在空腸為104,回腸末端為107,至結腸增至1012,估計糞便重量的60%為細菌。人體大部分的生理功能是人體與正常微生物群共同進化過程中形成的共生生活的結果,腸道微生物菌群在人體內發揮的各種生理作用,人體代謝所需要的酶類有35%以上是由正常微生物群合成...
腸道菌群在精細醫學中如何發揮作用?2015年1月20日,美國前總統奧巴馬在國情咨文演講中啟動精細醫療計劃。同年2月,國家有關領導批示科技部和國家衛生計生委,要求成立中國精細醫療戰略組,開啟了中國的精細醫療計劃。初期的精細醫療是針對人體基因進行相關檢測分析,主要...
對于減輕體重,多數人能想到的辦法就是“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然而現實殘酷,許多人花了“大力氣”,收效卻只有一點點,不禁慨嘆:瘦子怎么吃都是瘦,胖子卻喝涼水都長肉?其實,肥胖只是眾多代謝性疾病的一種,糖尿病和中風等疾病和肥胖都有著共同的誘因:腸道菌群紊亂。腸...
腸道菌群失調與自身免疫疾病的發展相關。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發表的一項研究,發現類風濕關節炎(RA)的發生與腸道屏障功能的受損密切相關,新發病RA患者的血清連蛋白表達增加,而腸道緊密連接蛋白表達降低。在關節炎小鼠模型中,腸道炎癥發生早于關...
目前已公認,腸道菌群在2型糖尿病的發展中起重要作用,但具體機制如何?腸道菌群究竟對腸黏膜細胞做了什么,進而影響到血糖?2019年PNAS(《美國科學院院報》)上發表的一項研究給出了自己的答案。加拿大和澳大利亞的研究人員發現,失調的腸道菌群可通過分泌次級膽汁酸刺...
腸道菌群檢測內容:利用新一代高通量測序技術,對16srDNA進行測序,檢測樣本中的腸道微生物種類及豐度,指導受檢者了解腸道微生態健康狀況,評估相關疾病風險,營養合成和吸收的能力,有助于協助客戶定制個性化的健康管理方案。產品優勢:1.16srDNA全長檢測,檢測...
腸道菌群失調與自身免疫疾病的發展相關。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發表的一項新研究,發現類風濕關節炎(RA)的發生與腸道屏障功能的受損密切相關,新發病RA患者的血清連蛋白表達增加,而腸道緊密連接蛋白表達降低。在關節炎小鼠模型中,腸道炎癥發生早于...
腸道菌群檢測產品介紹:健康人體中,有豐富多樣的微生物與人體共生,在皮膚,口腔,腸道等多個部位對人體健康發揮重要影響作用。其中,腸道中的微生物含量很豐富。人體90%的微生物分布在腸道。腸道微生物通過參與多種生命活動,對人體健康產生影響。腸道菌群是維持人體健康運轉...
人體內的益生菌(共生菌)分布很廣,理論上,任何可以和環境接觸的地方都有它們的存在——皮膚,眼睛,呼吸道黏膜上都存在著不同的微生物。不過,它們大多數存在于消化系統,尤其是大腸里。這些益生菌與我們互利互惠,建立起雙贏的關系。一方面,我們溫暖濕潤的臟器為它們提供相對...
已知痛風主要由尿酸異常增加和尿酸鈉(MSU)晶體結晶引起。在健康人群中,有兩種途徑可以從體內排泄尿酸:腎臟負責排出70%的尿酸,腸負責排泄剩余的30%.近期的研究表明,腸道微生物群生態失調與關節炎疾病有關,包括強直性脊柱炎(AS),類風濕性關節炎(RA)。然而...
對于減輕體重,多數人能想到的辦法就是“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然而現實殘酷,許多人花了“大力氣”,收效卻只有一點點,不禁慨嘆:瘦子怎么吃都是瘦,胖子卻喝涼水都長肉?其實,肥胖只是眾多代謝性疾病的一種,糖尿病和中風等疾病和肥胖都有著共同的誘因:腸道菌群紊亂。腸...
人體微生物包括細菌、病毒和原生動物等,被稱為人體的“被遺忘的組成”,編碼的基因數量是人體自身的150多倍,同時被稱為人體“第二基因組”。目前研究發現,人體微生物與身心健康關系密切。人體微生物與人類的大腦、腸道和身體發育都有關,而人體微生物本身就存在發育過程。人...
腸道菌群檢測常見問題解答:1.孩子出現什么癥狀有可能需要做腸道菌群檢測?A:腹瀉/糞便形態異常/過敏/肥胖/發育不良等等。寶寶正常的情況下也可以做正常的監測,了解寶寶正常狀態下的腸道菌群情況,更有利于寶寶在身體異常的情況下進行檢測后的結果對比,更有針對性的診療...
腸道菌群有什么?前面說了,腸道菌群構成復雜,細菌種類繁多,但還是能劃分為三種類型。第一種是共生菌群,主要有擬桿菌、梭菌、雙歧桿菌、乳酸桿菌。這幾個名很熟悉吧,現在各類產品中鋪天蓋地的益生菌,說的就是后兩者,有很多益生元或益生素就是用于補充或者刺激雙歧桿菌的生長...
來自廣東省中醫院的黃閏月團隊與黃清春團隊在FrontiersinImmunology上發表的一項研究,對比了類風濕關節炎(RA)患者與健康對照的腸道菌群組成及功能差異,并對比了接受不同藥物***后,RA患者的腸道菌群組成及功能的變化。①納入22名R...
對于減輕體重,多數人能想到的辦法就是“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然而現實殘酷,許多人花了“大力氣”,收效卻只有一點點,不禁慨嘆:瘦子怎么吃都是瘦,胖子卻喝涼水都長肉?其實,肥胖只是眾多代謝性疾病的一種,糖尿病和中風等疾病和肥胖都有著共同的誘因:腸道菌群紊亂。腸...
AnnalsoftheRheumaticDiseases上發表的一項新研究,對比了強直性脊柱炎患者與健康人的糞便菌群組成差異,并發現患者糞便中潛在的交叉反應性細菌表位的富集,同時,抗TNF改善與患者菌群的恢復、交叉性細菌表位的減少相關。①納入127名強直性脊柱...
根據一些學者的說法,棲息在人體內的微生物,對免疫系統有重大影響。一些科學家發現,當腸道防御系統崩潰時,腸道內的某些微生物會進入血液,從而引發一些免疫反應,而這些免疫反應可能在強直性脊柱炎中發揮作用。而且某些微生物(如克雷白桿菌)與易感者自身組織具有共同抗原,可...
來自廣東省中醫院的黃閏月團隊與黃清春團隊在Frontiers in Immunology上發表的一項研究,對比了類風濕關節炎(RA)患者與健康對照的腸道菌群組成及功能差異,并對比了接受不同藥物***后,RA患者的腸道菌群組成及功能的變化。①納入22名RA患者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