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nalsoftheRheumaticDiseases上發表的一項新研究,對類風濕關節炎(RA)患者及健康人的腸道菌群進行了宏基因組關聯分析,鑒定出了一些與RA相關的菌種及菌群功能,并發現了一些具有人種特異性的RA相關的宏基因組-宿主基因組關聯,提示宿主基因...
菌群移植移植途徑的選擇:3.盡量避免使用鼻胃管輸注菌液(2C)盡管鼻胃管輸注菌液對CDI診療也有明顯的療效,但大量糞菌液注入胃腔會增加患者的不適感,尤其是對于有胃食管反流或幽門痙攣的患者而言,更容易發生惡心嘔吐或誤吸。另外,胃酸可能使一部分功能細菌滅活,從而削...
腸道微生態對心血管系統具有潛在調節作用,而血液循環中的短鏈脂肪酸能介導這一過程。大量研究表明,腸道菌群產生的丁酸鈉和丙酸鈉,與腎素受體介導的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的功能呈負相關,且有助于降低血壓。從功能上講,進入血液的短鏈脂肪酸可通過G蛋白偶聯受體(...
在健康個體中,厚壁菌門和擬桿菌門這兩個門約占腸道菌群的90%,余下的由放線菌門、變形菌門、梭桿菌門和疣微菌門組成。Vogt等人檢查了AD患者的糞便樣本,并將其與對照組(年齡和性別匹配的個體)進行比較。根據這項研究,AD的微生物組中,厚壁菌門和雙歧桿菌屬較少,而...
益生菌有助于促進接受者的健康,而益生元是益生菌的主要食物來源21。Bonfili等人的一項研究使用了乳桿菌(Lactobacillusacidophilus、L.brevis、L.delbrueckiisubsp.bulgaricus、L.paracasei、...
腸道菌群今后研究重點:(6)構建通過醫學檢測評估、可用于糞菌移植的“糞菌銀行”“糞菌(生物)樣本庫”,為臨床上開展糞菌移植、提高患者慢病診療效率提供可靠的供體菌群;(7)從腸道菌群“生態鏈”的角度出發,深入研究腸道菌群與動物、植物、菌群、噬菌體等的相互作用關系...
《菌群移植途徑的選擇與建立臨床應用中國共識》內容所包含的證據質量與推薦強度等級判定和表示方法參考GRADE推薦與評價體系。菌群移植(FMT)移植路徑可劃分為上消化道路徑和下消化道路徑。上消化道路徑包括口服、胃鏡、鼻胃管、鼻十二指腸/空腸管、經皮內鏡胃/腸造瘺管...
患者李某,女,20歲,內蒙古人。7年前出現排便次數減少,2-3日/次,有時候4-5日/次;排便費力,腹脹明顯,夜間加重;服用瀉藥期間癥狀明顯改善,停藥后癥狀復發,嚴重影響生活和學習;診斷為慢性頑固性astriction,輾轉內蒙古、北京多家三甲醫院診療無效,通...
患者張先生,59歲。胃腸道手術后,先后出現消化道出血、急性腎功能衰竭、MDRO和重度營養不良,體重下降達10Kg,病程長達5個月,曾就診于國內多家三甲醫院,病情無明顯改善。轉入某院普通外科后,給予科學的營養支持診療,病情達到有效控制,但反復出現貧血和低蛋白血癥...
阿爾茨海默病難治難醫?菌群移植帶來新曙光!《2019年全球衛生估計報告》顯示,在過去20年,阿爾茨海默病(AD)和其他形式的癡呆癥已經成為全球占據重要死因之一。截至2019年,我國有超過1千萬名AD患者,是全球AD患者數量很多的國家,占世界AD患者總人口的1/...
目前中國開展50余項(含香港6項,中國臺灣2項)菌群移植臨床研究,合計完成了總數近萬例次的移植,但遠遠未達到市場及臨床需求。上海市第十人民醫院團隊2014-2018年的隨訪數據顯示,患者接受菌群移植診療后3個月,1年,3年后的臨床改善率和改善率分別為:cons...
來自北京協和醫院的張烜團隊與華大基因的揭著業團隊在JournalofAutoimmunity上發表的一項研究,對比分析了強直性脊柱炎患者與健康人的腸道菌群后發現,患者的菌群組成及功能發生變化,且患者的菌群可能通過分子模擬觸發自身免疫反應。對比分析85名強直性脊...
來自廣東省中醫院的黃閏月團隊與黃清春團隊在FrontiersinImmunology上發表的一項研究,對比了類風濕關節炎(RA)患者與健康對照的腸道菌群組成及功能差異,并對比了接受不同藥物***后,RA患者的腸道菌群組成及功能的變化。①納入22名R...
阿爾茨海默病難治難醫?菌群移植帶來新曙光!《2019年全球衛生估計報告》顯示,在過去20年,阿爾茨海默?。ˋD)和其他形式的癡呆癥已經成為全球占據重要死因之一。截至2019年,我國有超過1千萬名AD患者,是全球AD患者數量很多的國家,占世界AD患者總人口的1/...
益生菌有助于促進接受者的健康,而益生元是益生菌的主要食物來源21。Bonfili等人的一項研究使用了乳桿菌(Lactobacillusacidophilus、L.brevis、L.delbrueckiisubsp.bulgaricus、L.paracasei、...
在西方國家,超過4000萬老年人患有AD,占所有癡呆病例的65%以上。全球人口預期壽命的增加也導致了包括AD在內的與年齡相關的疾病患病率增加。當前,錯誤折疊的淀粉樣蛋白β(Aβ)斑塊和高磷酸化tau蛋白沉積形成的神經原纖維纏結(NFT),仍然是AD診斷的主要神...
為了確保菌群移植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以下幾點需要注意。嚴格篩選供體:供體是菌群移植的關鍵環節之一。為了確保供體的健康狀況和腸道微生物平衡,需要對供體進行的醫學檢查和腸道微生物檢測。此外,供體和受體的年齡、性別、飲食習慣等因素也需要盡量匹配,以減少不良反應的風險。...
菌群移植**早見于1700多年前東晉時期葛洪在《肘后備急方》中的記載,西方國家開始于1958年,而今,菌群移植已被列入美國醫學指南用于難辨梭狀芽孢桿菌的改善,并入選2013年美國《時代》雜志“世界**醫學突破”、美國克利夫蘭醫學中心“影響2017年的**醫學創...
曾幾何時,很難想象有人會大聲叫嚷著要把別人的大便放進自己的身體。這是令人厭惡的,甚至可能是可笑的。如今,人們越來越需要來自人類捐贈者的健康糞便來改善艱難梭菌,以及研究其在胃腸道內外其他疾病的潛力。雖然FMT的蓬勃發展似乎是現代醫學的一個奇跡,但據報道,這種做法...
當機體收到年齡、環境、飲食、用藥等因素影響時,就會引起腸道微生態失衡,又稱為腸道菌群失調,主要是指由于腸道菌群組成改變、細菌代謝活性變化或菌群在局部分布變化而引起的失衡狀態;表現為腸道菌群在種類、數量、比例、定位轉移(移位)和生物學特性上的變化。新一代測序技術...
腸道菌群并非是生來就有的,它們實際上是“外來戶”。在母體子宮內,胎兒所處的是一個幾乎無菌的環境,因此胎兒腸道內也是無菌的。當胎兒出生之后的幾天內,細菌通過分娩時陰道物質攝入、哺乳時的口腔攝入以及空氣吸入等途徑進入新生兒體內,并在腸道內定植,形成新生兒早期的腸道...
自閉癥譜系障礙(Autismspectrumdisorders,ASD)是一種復雜的神經生物學障礙,會影響社會交往和溝通能力,并導致行為、興趣和活動的受限、重復和刻板模式。目前對于自閉癥的發生原因還尚不清楚,但腸道微生物組,大約1013個微生物,可能與其有關。...
急性髓系白血?。ˋML)經強度化療聯合廣譜antibiotic,導致腸道菌群失調,促進病理狀態,增加并發癥的發生率。NatureCommunications近期發表的文章,報道了一項利用自體糞菌移植(AFMT)診療AML患者(經過化療和antibiotic診療...
在健康個體中,厚壁菌門和擬桿菌門這兩個門約占腸道菌群的90%,余下的由放線菌門、變形菌門、梭桿菌門和疣微菌門組成。Vogt等人檢查了AD患者的糞便樣本,并將其與對照組(年齡和性別匹配的個體)進行比較。根據這項研究,AD的微生物組中,厚壁菌門和雙歧桿菌屬較少,而...
皮膚菌群移植有望治特應性皮炎:①10名成年和5名兒童患者參與了粘膜玫瑰單胞菌(Rm)移植的非雙盲實驗,初步驗證了該手段對治特應性皮炎(AD)安全有效;②移植來自健康志愿者(HV)的Rm,與AD癥狀減輕、類固醇外用藥物使用減少以及金黃色葡萄球菌豐度降低明顯相關;...
這是一項兩組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試驗,納入87名14-18歲及BMI≥30的肥胖青少年受試者,按1:1的比例隨機分為膠囊菌群組(n=42)或生理鹽水安慰劑組(n=45),按性別分層。FMT組每名受試者服用來自于4名同性健康供體的菌群膠囊28粒,連續服用2天。...
有研究顯示腸道菌群變化會影響代謝內穩態,而腸道菌群和代謝的擾動或促進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早期發展。山東第一醫科大學JinxiangHan、華中科技大學寧康和山東大學張磊與研究團隊在Gut發表文章,招募健康對照(27)、骨性關節炎(OA,19)和類風濕關節炎(RA,...
新鮮菌群移植對CDI的主要和次要改善率分別為91%和98%(Brandtetal,2012)。在另一項RCT研究中,首先FMT及隨后重復FMT診療后就CDI的主要改善率和次要改善率分別變成了81%和94%(VanNoodetal,2013)。利用凍存糞菌診療C...
ArthritisandRheumatology上發表的一項研究,發現在關節炎小鼠模型及強直性脊柱炎患者中發生炎性小體的活化,后者與腸道菌群失調相關。而在關節炎小鼠模型中,炎性小體活化可驅動回腸炎的發生。①HLA-B27轉基因小鼠的腸道NLRP3、NLRC4及...
腸道微生物菌群與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化療療效及藥物毒副作用均有關。對免疫***有響應的患者中存在多種腸道微生物群“特征”,這些有利的特征與增強全身免疫和瘤內免疫浸潤有關。一些研究表明“應答者”和“無應答者”的表型可以通過糞便微生物菌群移植(FMT)在無菌的小鼠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