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國內實際案例的應用仍然脫離場地需求,更多的直接借鑒西方設計經驗。過去由于對城市口袋公園設計的認知不足,各個城市之間盲目效仿西方園林模式導致了口袋公園設計千篇一律,與周邊環境脫節,植被及座椅排布等形式單調,導致呈現出的效果缺乏特色。除此之外,這些公園大多受到現代化、人工化的痕跡影響,缺乏自身生態保護意識。研究的創新點在于運用記憶主題的賦予,設計元素的提取、整理與運用,見縫插綠地改善老鎮生活水平,保護老鎮固有風貌,喚醒歷史街區的場所記憶。口袋公園作為調節生活壓力、改善生活水平、親近人與自然的公共空間,很好地解決了多種特殊環境下的場地問題,希望探索出更多歷史街區中口袋公園的設計方法,更好解決歷史街區更新中生活水平待改善,歷史文化需要保留之間的矛盾增加歷史街區中公共空間的魅力。口袋公園管養不僅是與群眾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公共服務產品,而且是供民眾公平享受的綠色福利。淺談口袋公園規劃設計
1967年5月23日,美國紐約53號大街的佩雷公園(PaleyPark)正式開園,標志著口袋公園的誕生。它在規模和功能上很好地響應了曼哈頓的條件,雖然只有390平方米,但這并不妨礙它的年平均面積游客量遠超紐約中央公園,更不妨礙它成為至今為人稱頌的經典。佩雷公園的成功得益于盡量多的綠色植物、戶外的休息座椅、明確的視覺中心、自然的環境等四個關鍵要素。在中國,“口袋公園”是指面向公眾開放,規模較小,形狀多樣,具有一定游憩功能的公園綠化活動場地,面積一般在400至10000平方米之間,類型包括小游園、小微綠地等。淺談口袋公園建設標準口袋公園管養要求各地要牢固樹立以人為本、尊重科學、順應自然、低碳環保的公園設計理念。
在我國,“口袋公園”是城市微更新的一項重要內容,為周圍群眾提供一個休閑娛樂新去處的同時,讓城市的品質進一步提升。根據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公開消息,截止到2022年8月,我國“口袋公園”建設和改造的接近三萬個,過去的40年里,中國經歷了一場空前的城市化浪潮,越來越多的人從鄉村走向城市,而后城市化進入到新階段,2018年公園城市的概念被提出,"在城市中再造原鄉"的渴望,正在重塑城市更新路徑。各大城市都在追趕“公園熱”潮流。作為國內城市管理走在前列的上海,從2016年起就按照小、多、勻的布局特點,興起口袋公園建設熱潮,在《關于推進上海市公園城市建設的指導意見》提出,2025年上海將建成公園城市,上海的公園總數將增加到1000座以上。
口袋公園管養不僅是與群眾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公共服務產品,而且是供民眾公平享受的綠色福利,是公眾游覽、休憩、娛樂、健身、交友、學習以及舉辦相關文化教育活動的公共場所,是城市綠地系統的組成部分,承載著改善生態、美化環境、休閑游憩、健身娛樂、傳承文化、保護資源、科普教育、防災避險等重要功能。隨著城鎮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公園管養事業面臨著新的挑戰:一是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市民群眾對公園的數量、內涵、品質、功能、開放時間與服務質量等方面需求不斷提高;二是隨著社會老齡化速度的加快、市民群眾休閑需求的增加以及公園的開放,公園游客量急速增長,節假日更是人流劇增,公園的安全、服務、維護等方面壓力不斷加大;三是城鄉統籌發展對公園類型、布局、設計、建設、管理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四是城市道路拓寬、地鐵修建、房地產開發以及“以園養園”等變相經營對公園的用地范圍、公益屬性及健康發展都造成威脅。口袋公園設計原則:選址上宜選擇造價低且易實施的場地,設施方面可采用一些樸實的材料,突出公園的親民感。
口袋公園管養綜合平臺有各類基礎數據,通過運營數據分析,及時掌握公園運營情況,輔助管理決策和調度指揮,實現科學決策、快速調度、精細化管理。智慧管理有利于降低公園運營成本,提升管理效率,維護運營安全,提高管理決策的科學性、及時性、精細性。公園管養綜合平臺構建包含:資源管理系統,游客管理系統,生態環境系統,能耗管理系統,智慧調度系統,智慧安防系統。通過“一張圖”方式展示項目的全部資源,包含:項目管理區域四址、主要苗木、設備、設施等內容,內嵌GIS地圖,并通過一張圖展示植物資源、植物溯源、養護日志、設備維護日志、傳感器數據、告警提示等,實現一張圖了解現場情況。口袋公園能見縫插針地大量出現在城市中,這對于高樓云集的城市而言,猶如沙漠中的一片綠洲。生態化口袋公園需求
2018年北京提出以城市為中心,充分利用城市空間,建立口袋公園與微小綠地。淺談口袋公園規劃設計
口袋公園管養要求各地要牢固樹立以人為本、尊重科學、順應自然、低碳環保的公園設計理念,從設計環節上引導公園管養建設走節約型、生態型、功能完善型發展道路。一是嚴把管養設計方案審查關,防止過度設計。公園設計要嚴格遵照相關法規標準,嚴格控制公園內建筑物、構筑物等配套設施設備建設,保證綠地面積不得少于公園陸地總面積的65%;嚴格控制游樂設施的設置,防止將公園變成游樂場;嚴格控制大廣場、大草坪、大水面等,杜絕盲目建造雕塑、小品、燈具造景、過度硬化等高價設計和不切實際的“洋”設計。二是以人為本,不斷完善綜合功能。新建公園要切實保障其文化娛樂、科普教育、健身交友、調蓄防澇、防災避險等綜合功能,并在公園改造、擴建時不斷完善。三是突出人文內涵和地域風貌。要有機融合歷史、文化、藝術、時代特征、民族特色、傳統工藝等,突出公園文化藝術內涵和地域特色,避免“千園一面”。四是生態優先、保護優先。淺談口袋公園規劃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