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貢獻:推動中國工業設計發展作為中國工業設計界的杰出人才,張英不僅在自己的設計領域取得了成就,更為推動中國工業設計的發展做出了積極的貢獻。她深知,工業設計是推動產業升級和轉型升級的重要力量,也是提升國家競爭力和軟實力的重要途徑。因此,她一直致力于將國際先進的設計理念和方法引入中國,推動中國工業設計的創新和發展。她積極參與各種設計活動和論壇,與國內外同行交流切磋,共同探討工業設計的未來發展趨勢和創新方向。同時,她還積極投身于設計教育和人才培養工作,通過舉辦講座、培訓班等方式,傳授自己的設計經驗和理念,培養了一批批的工業設計人才。她的這些努力,不僅為中國工業設計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動力,也為提升中國工業設計的整體水平和國際影響力做出了積極的貢獻。工業設計大師,匠心雕琢,讓生活更藝術。鎮海區張英創新設計
設計成就:榮譽與實力的見證張英的設計才華和創新精神得到了業界的認可。自2014年起,她先后榮獲長三角文化創意產業金鼎獎年度“新銳設計師”獎、德國紅點獎、中國工信部工業設計人才、“中國工業設計杰出設計師”、“光華龍騰中國設計業杰出青年”、“中國女性創業木蘭獎”、IF設計獎等一系列國內外獎項。這些榮譽不僅是對她個人設計能力的肯定,更是對她所帶領的團隊和公司的認可。張英的設計作品涵蓋了工業設計、空間設計、品牌咨詢等多個領域。她堅持鮮明的為中國用戶服務的特色,以及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的設計理念,設計了許多既解決了實際需要、又成為能落地于制造企業又被市場歡迎的新產品。這些產品不僅獲得了可觀的經濟效益,更在社會上產生了影響。創新設計張英工作室與美的、小米、海爾、蘇泊爾、公牛、九陽、小天鵝、康佳等百余家企業建立合作關系。
2011年,畢業于中國美術學院工業設計專業的張英在她的家鄉寧波創立了卓一設計,2015年正式入駐和豐創意廣場。“和豐的工業設計創新氛圍非常吸引我,主打‘做設計到和豐,要設計找和豐’,給我們的發展提供了很大的支持。”張英表示。創業十余年,張英帶領年輕團隊,設計了上千款實用且受市場歡迎的產品,與美的、小米、九陽、蘇泊爾、公牛等百余家企業建立合作關系,以穩健的設計創新能力得到業內好評,助力制造業企業實現轉型升級。
面對MidJourney等AI設計工具的沖擊,張英坦言,工業設計師目前無法被AI所替代。“設計師需要具備審美力、產品經驗和對材質的理解,而AI只能作為輔助工具和加速器,無法替代設計師的判斷和人文關懷。”張英表示,設計師要學會駕馭AI工具,同時積累經驗,提升設計能力與人文洞察力。
榮譽成就:張英曾榮獲2015年“光華龍騰獎·中國設計業杰出青年”稱號。她還獲得了“中國工業設計杰出設計師”、“中國女性創業木蘭獎”、“新中國成立70周年浙江設計70人”等榮譽。
社會貢獻:張英受邀成為中國美術學院工業設計系的外聘導師,幫助畢業生完成畢業設計,實現了她曾想要當一名老師的夢想。她積極投身公益事業,通過設計助力國內企業,讓“國貨”更強。
個人特質:張英具有知性、穩重的氣質,善于將過往的經歷娓娓道來。她對設計充滿熱情,將興趣變成了專業,并始終秉持“活在當下”的理念。張英具有強大的執行力,她認為這是作為一個產品設計師重要的一點,并把這一要求貫徹在對員工的培養上。 智慧碰撞,靈感迸發,我的設計點亮未來。
當然,“卓一”的成長歷程也并不是一帆風順的,人才管理和業務拓展是橫亙在眼前的兩大難題。這支由十多位“80后”員工組成的設計團隊很年輕,充滿了活力,卻也松散流動。故公司管理的秘訣在于人人平等相待,張英樂于傾聽員工的訴求,了解年輕員工的迷茫,滿足員工不同階段的需求,以解決其后顧之憂。她常和團隊年輕設計師說:三十歲之前不要想著自己每個月能掙多少,而要想著怎么樣使自己變得更值錢!
在工業設計領域,設計公司主要提供產品增值服務,合作類型大都分為委托型和分成型,現在更有設計公司反客為主,自主研發產品來找相匹配的工廠生產加工,自行銷售自負盈虧,但這樣也會帶來很大風險。與多數國內設計公司一樣,“卓一”的經營模式以委托型服務為主,產品主要圍繞廚房家電、電子電聲等,當然轉型工作也正在緊鑼密鼓地展開。 2017年任寧波市鄞州區工業設計師聯誼理事大會副會長。卓一產品設計張英創意設計
由此穩健的設計創新能力和設計水平得到業內好評。鎮海區張英創新設計
近年來,張英還將豐富的設計經驗和前沿的技術視野帶入大學校園,構建產學研共生體系。“卓一設計與寧波城市職業技術學院等多家高校合作,建立卓一微學院、卓一工作室及實踐基地,將企業項目庫與課堂打通,推動設計行業的創新發展。”目前,張英也是寧波城市職業技術學院藝術學院產品藝術設計的一名專任教師。采訪臨近結束,張英表示:“了不起的設計,需要敢于把‘倫敦眼’變成洗衣機的勇氣,要敢想敢做,并專注地去做下去。”這位手握十余項國內外大獎的行業領銜者,將繼續在工業設計領域探尋科技與人文的黃金分割點,用AI賦能設計,用設計改變我們的生活。鎮海區張英創新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