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菜共生是一種新型的復合耕作體系,它將水產養殖與水耕栽培兩種原本完全不同的農耕技術通過巧妙的生態設計,實現協同共生。在魚菜共生系統中,水產養殖的水被輸送到水耕栽培系統,水中的氨氮等廢物經過微生物分解轉化為植物生長所需的營養物質,植物吸收這些養分并凈化水質,凈化后的水又重新流回水產養殖池,形成一個可持續的生態循環。這種模式具有眾多優點。首先,它能極大地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減少水資源的浪費,同時降低對外部肥料的依賴。其次,魚菜共生系統生產的魚類和蔬菜通常品質較高,無污染,符合綠色、健康的消費需求。再者,它可以在相對較小的空間內實現高效生產,適合城市農業和家庭園藝。開設專門培訓班,為想要投身此領域的人士提供理論及實踐指導。深圳低碳魚菜共生需要投資多少錢
從1997年開始,維爾京群島大學的詹姆斯Rakocy博士和他的同事們研發出了一種基于深水栽培(deepwaterculture)的大型魚菜共生系統。之后,世界各國多個大學逐步開展相關技術研究,探索大規模魚菜共生農業生產的技術方法。糧農組織也把小型魚菜共生系統作為可持續農業模式向全球推薦。這幾年,規模化的魚菜共生系統逐步在世界各地建設投產,室內的魚菜共生工廠也開始出現。當前,整個魚菜共生家庭園藝和農業產業正在快速發展。國內專注魚菜共生領域的農業公司還不多。很多農場只是把魚菜共生作為三產概念引入農場,并沒有實際采用魚菜共生技術進行大規模栽培和向市場供應蔬菜和水產。深圳低碳魚菜共生需要投資多少錢水培植物如生菜、香蔥等,與魚類相輔相成,共同成長。
所謂“魚菜共生”,就是將工廠化養殖與無土栽培有機結合,魚塘和蔬菜共處一棚,魚的排泄物過濾、沉淀、分解后,成了較佳的有機肥料,而蔬菜又是“清道夫”,輔以一眾水循環處理設施,水流重回魚池,從而實現“養魚不換水,種菜不施肥”。說說簡單,這一模式可不尋常,較近,記者專門前往探訪,嘗試解析背后的新質生產力。種養混搭,內有乾坤,“示范園采取的是高密度養殖,養殖密度是傳統方式的20倍。一個30立方米的養殖桶,可養2000至2500條左右的加州鱸魚。6個養殖桶,180立方米水體,每年可產15噸魚以上,相當于外面土塘近十畝地的產量。而且,普通魚塘一年出一次魚,這里兩年能出三次魚。”楊先華是中以設施農業示范園的項目負責人,對這些數據如數家珍。
“所謂‘魚菜共生’項目,主要體現在這個‘共生’上,魚和菜共用一個水體。養魚產生的糞便水通過面排系統流到這個微濾機當中,養魚水體中的懸浮雜質被過濾掉后,再流回到種菜槽中,作為養料供蔬菜生長,蔬菜吸收了這些物質,無形中對水體進行了二次凈化,這時的水質變得相當干凈,再流到集水池,通過水泵抽回到魚池,較終實現養魚不換水、種菜不施肥、魚菜雙豐收。”養魚不換水,種菜不施肥,魚菜雙豐收。魚菜共生作為一種新型的復合耕作體系,巧妙地將水產養殖與蔬菜生產兩種截然不同的農業技術相結合,通過構建生態平衡系統,實現了養魚不換水、種菜不施肥的良性循環。這一模式不僅提高了資源的利用效率,降低了農業生產對環境的負面影響,還提升了農產品的品質和市場競爭力。隨著技術的發展,自動化控制使得維護工作變得輕松省心,較大程度上降低了勞動成本。
通過在池塘水面種植多種植物,利用植物根系吸收水中魚的排泄物分解形成的氮、磷等植物營養元素,通過魚與植物的共生互利關系,實現養魚不污染或少污染、廢水不排放、種菜不施肥、魚菜雙豐收,池塘水環境得到有效修復,是一種資源可循環利用的綜合種養模式。魚菜共生與水上田園技術能發揮哪些作用?修復池塘水環境。可通過技術措施將蓄存于池底的大量有機物逐步提升到水面氧化分解,供種植物吸收利用。通過長年消耗,池塘淤泥逐步減少,整個池塘水環境得到有效修復。魚菜共生適合城市小空間,可以在陽臺或屋頂進行小規模種植。北京魚菜共生模式
利用現代科技,如傳感器監測水質,使得管理更加精確高效。深圳低碳魚菜共生需要投資多少錢
魚菜共生的實施應用,水污染處理:模型建立:以某農村原生態黑魚養殖池塘為實驗地實施例。根據實地測量,該養殖塘的占地面積可達2000m2,養殖塘內主要的魚種為黑魚。種植面積以15%的養殖塘面積設計,約為300m2,該領域中一共放置70個浮板。按照行間距0.3m、列間距0.2m的距離將空心菜幼苗固定在網片空隙當中。該魚菜共生系統初期,投入黑魚魚尾預計8000尾左右,每條魚尾的重量約在35g。根據黑魚的生長習性,每天6:00和18:00分別投喂人工飼料,投放量為魚尾總重量的2.5%左右。深圳低碳魚菜共生需要投資多少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