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個人充電樁的安裝,用戶只要提供固定車位相關證明(車位產權證明或車位租賃證明或產權單位許可證明)、用電主體資格證明(身份證或戶口簿)、以及物業出具的同意使用充換電設施的證明(可與固定車位相關證明由物業管理單位一同開具)就可以申請辦理充電樁報裝。供電公司提供“一證受理”服務,在申請辦理時只出具身份證即可,其他資料現場勘察時提供。供電公司為居民充電樁業務提供“三零”服務,計量裝置(含表箱)及以前外線接入工程,全部由供電公司投資建設。整體測試是充電樁整個安裝的重點,同時也是比較有技術含量的工作。東莞物業充電樁安裝要求
安裝前進行必要準備工作充電樁安裝需土木建筑與電氣工程專業技術人員共同完成,在充電樁安裝前應考慮車輛充電口位置,以及充電樁的充電線的長度,確保在連接充電時,電線呈自然彎曲下垂狀態,避免對線路出現緊致拉伸情況。土木技術人員應清潔安裝位置,確保安裝位置水平,杜絕充電樁不接地情況出現,項目負責人員將充電樁廠家附帶的說明書應進行多份印刷,確保所有技術人員都能了解科學安裝要求,對充電樁的使用環境大體了解,同時知曉充電樁的各種功能,保證后期高效科學檢測。東莞物業充電樁安裝要求所有的安裝工序已經完成,施工方可以將安裝好的充電樁移交給客戶.
2020年,公樁、私樁增量分別為29萬個、17萬個。年末充電樁保有量達168萬個、較年初凈增46萬個,公樁、私樁貢獻率分別為63%、37%。2021年,公樁、私樁增量分別為34萬個、60萬個。年末充電樁保有量達262萬個、較年初凈增94萬個,公樁、私樁貢獻率分別為37%、63%。2022年Q1,公樁新增數為8萬個,貢獻率降至17%;Q2公樁發力,新增30萬個,貢獻率躥升至37%;Q3公樁再度“萎靡”,貢獻率回落至19%。2022年第三季,公樁、私樁新增數分別為48.6萬個、138.2萬個,私樁貢獻率為74%,成為推動充電樁保有量增長的主力。
除了公共充電樁外,“私人充電樁進小區難”近些年來也多次引發業界關注。根據中國充電聯盟數據,截至2021年底,聯盟通過成員內整車企業采樣約185.1萬輛車的信息,其中隨車配建充電樁147萬臺,還有近40萬輛新能源汽車未安裝私人充電樁。集團用戶自行建樁、居住地沒有固定停車位、居住地物業不配合是未隨車配建充電設施的主要因素,分別占比48.6%、10.3%、9.9%;用戶使用場站充電、工作地沒有固定車位、報裝難度大及其他原因占比共計31.2%。在此背景下,私樁共享模式逐漸興起。充電樁在安裝時的線路鋪設工作是工程量比較大的工作。
造成公用充電樁保有量增長緩慢的原因,客觀條件限制和投資收益不理想各占一半。制約私人充電樁的主要因素就是客觀條件的限制了,如物業態度消極、小區電力容量不足、本人沒有固定車位等。這些制約因素短期難以排除,而且會越來越嚴重。在小區不增加車位和電力容量的情況下,增私樁的難度必然會越來越大。假如2023年銷量1000萬臺新能源車,其中純電動800萬臺,根據以往數據,只有240萬臺純電動車可配建私樁,“無樁”純電動車將會增加560萬之多。公樁、私樁都“指望不上”,2023年“充電難”將會更難,對新能源車銷售的制約日益凸顯。電動車充電設施發展的重要難點之一還是充電樁的利用率。廣州配電房充電樁安裝資質
對安裝規程不夠了解都是導致的充電樁不能實現智能充電的主要原因。東莞物業充電樁安裝要求
近年來,隨著小區居民的電動車數量越來越多,隨之而來的電動車任意停放及“飛線充電”現象一直是社區治理的頑疾。不少居民為了充電方便,直接家中拉出電線接到地面給電動車充電,充電線及插頭隨意搭放,存在嚴重的安全隱患。為解決電動車充電問題,社區在前期調研走訪中,積極與物業溝通,征集**意見,摸排各小區電動車數量。根據實際需求情況,應建盡建。現在城區各小區智能充電樁安裝已基本普及,居民紛紛表示,“裝了這個智慧充電樁后,掃碼就可以充電了,十分方便。過去小區中有不少人從樓上拉電線下來充電,而現在有了充電樁,再也沒有‘飛線’的情況了。”東莞物業充電樁安裝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