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力生產與供應行業的發展區域主要集中在北方傳統采暖地區,主要是嚴寒地區和寒冷地區,包括東北、華北和西北地區等,這些地區共28.09%的城鎮常住人口卻消耗全國81.17%的集中熱量供應。熱力生產與供應行業需求強勁,行業規模較大,發展速度較快。我國城市供熱行業企業主要集中在東北三省(遼寧、吉林、黑龍江)、從企業數量看,我國城市供熱行業排名位的省份為遼寧省、吉林省、黑龍江省、山東省、內蒙古、江蘇省、北京市、河北省、新疆和天津市。下游客戶主要為居民客戶和非居民客戶。主要經營模式為為客戶提供供暖和熱水,并收取供緩費、熱水費,其中供緩費價格由部門制定,熱水費目前采取部門指導下的市場化定價,市內不同區城定價存在差異。集中供熱的優點是:提高能源利用率、節約能源。固體生物質熱力供應技術推廣
煤炭是熱力行業使用的較主要的燃料,其直接燃燒產生的二氧化硫、一氧化碳、氮化物和煙塵是大氣主要污染物。在建設大型供熱鍋爐房前,應由省級環境專業評估部門,對鍋爐房的選址進行詳細論證,更對爐型的選擇、除塵方式、脫硫方式、脫硝方式等選擇進行干預,并且均要在排入煙囪的煙氣通道上安裝自動的監測設備(在線監測),這些監測設備上反映的排放數據,實時傳輸到環保部門,從而確保排放情況可監測、可控制。鍋爐屬于特種設備,需要配備水平較高的專業技術人員和通過考核、持證上崗的專業技術工人,同時還要求有一整套完備的操作技術規程和科學的規章制度。分散供熱的小鍋爐局限于自動化程度比較低,安全措施不完備等自身因素,經常發生安全事故;而集中供熱鍋爐一般采用比較先進的燃燒方式和自動化程度較高的控制、監視系統,使鍋爐運行的安全性、可靠性得到保證。燃料生物質熱力供應安裝單位集中供熱具有的優勢:供熱質量高。
供熱市場準入放開、特許經營權放開、用熱商品化、熱計量收費等改變方案將逐步深化,各項行業扶持政策有望落到實處,助推行業變革。目前,外資、民營等多種經濟成分已進入供熱市場,供熱市場的競爭日益激烈。熱力行業正面臨體制改變、設備更新、技術進步的挑戰:熱源端將以新技術和能源、環保相結合,靈活運用多熱源、大噸位、聯片集中供熱、地源供熱等節能高效的供熱方式,實現產能較大化;熱網端將以調節、輸送方主,實現資源配置較優化;熱用戶端將主要服務于民生,服務于大眾,樹立優良的服務理念,提升舒適系數。
目前中國熱力生產供應多由國有企業來運營,熱力企業享受部門財政補貼和稅收優惠,具有區域壟斷優勢,熱力生產和供應行業屬于市政公用行業,具有明顯的公益服務性質,行業總體盈利能力不高。近年來,中國熱力生產和供應業迅速成長,行業開放性逐漸提高,民營企業和外資企業在中國熱力生產和供應行業取得較快的發展。我國熱力生產和供應行業近幾年市場化程度不斷加深,供暖方式也在漸漸的發生變化,行業處于轉型期。從供暖方式來看,可選擇方式越來越多,傳統的鍋爐房暖氣供熱必將會逐步受到燃油鍋爐供熱、燃煤鍋爐供熱、地暖供熱、燃氣壁掛爐供熱、空調供熱、電暖氣供熱、地源熱泵供熱、太陽能供熱、海水供熱、電熱膜供熱等的挑戰甚至威脅。供熱計量項目不只影響著供熱企業自身的經濟效率,同時影響供熱企業的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
根據國際能源機構(IEA)的定義,生物質(biomass)是指通過光合作用而形成的各種有機體,包括所有的動植物和微生物。生物質能則是太陽能以化學能形式儲存在生物質中的能量形式,它一直是人類賴以生存的重要能源之一,是只次于煤炭、石油、天然氣之后第四大能源,在整個能源系統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各種可再生能源中,由于核能、大型水電具有潛在的生態環境風險,風能和地熱等區域性資源制約,大力發展遭到限制和質疑,而生物質能卻以遍在性、豐富性、可再生性等特點得到人們認可。生物質的獨特性,不只在于能貯存太陽能,還是一種可再生的碳源,可轉化成常規的固態、液態和氣態燃料,煤、石油、天然氣等能源實質上也是由生物質能轉變而來的。城市供熱行業的發展區域主要集中在北方傳統采暖地區。導熱油熱力供應生產廠家
熱力生產和供應行業的發展受環保政策、能源戰略和城市規劃等因素的影響。固體生物質熱力供應技術推廣
目前,居民采暖的熱力消費占全國熱力消費總量約30%,未來隨著我國城鎮化水平的提高以及供暖區域向南擴張,我國居民采暖消費量將穩步增長。分散供熱與集中供熱相對應的是分散供熱,即每個企業或其他熱力用戶自備鍋爐,自產熱力,根據其能源來源可分為燃氣采暖、電采暖、煤炭采暖、燃油采暖等。分散供熱在集中供熱系統尚不發達的時期,發揮了很大的作用;但同時,其效率低、污染嚴重、供熱質量差、噪音高和不易管理等缺點也是極為突出的。固體生物質熱力供應技術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