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戲了。木偶們相繼登場。這些蜷曲在灰撲撲的布口袋里的木偶,一旦讓操縱者從口袋里掏出來,身板就硬朗了,手足就舞動了,頭臉上盡鍍著太陽的金輝。英雄一般呼嘯而至,披掛以小弓小箭,小幡小旌,頭頂上還有象征神武和權力的雉雞翎。石破天驚一聲銅鑼,告訴人們英雄在號令千軍。來回繞場的兩支羽翎,告訴人們英雄在所向披靡地馳騁。挑子里那個灰撲撲的布口袋,有如魔法口袋,可以掏出皇上,可以掏出臣子,閻王、土地、雷公、電母、觀世音……想得出的有,想不出的也有。每掏出一個,撐起,陽光燦爛立在臺上,就是一個蓋世神人,或定乾坤,或決生死,都是不容置疑的,無可抗拒的。朗朗天日之下,生生地見著這些神人起來,下去,出來,進去,天和地翻過來覆過去地變木偶戲是永春的小孩子們 期待的娛樂節目。福建木偶戲價格
中國木偶造型藝術的軌跡,大體分三個階段:⑴三雕七畫階段。由藝人先雕頭形,再畫臉譜,以區別人物,造型主要靠畫臉。⑵雕繪結合階段。造型、雕刻、繪畫并重,講求創造性和技法性,出現了專業偶頭藝人和作坊。明清以前均屬這兩個階段。⑶可塑性與隨意性階段。現、當代木偶造型藝術家,充分利用現代科技產品,根據戲劇內容的需要和時代審美趨向,設計、制作木偶,使之更富夸張性,更具木偶藝術特點,不僅擺脫了單純戲曲化的傳統,而且以各自不同的藝術追求,構成了絢爛多姿的木偶造型世界。這是中國木偶造型藝術前所未有的繁榮時代 中秋木偶戲活動對于木偶戲的發展,普遍的說法是,出現在漢朝,興盛在唐朝。
明清之時,平陽民間木偶戲在造型、雕刻、服裝、道具制作,木偶表演技巧等方面的藝術也相當精湛。明姜準在《歧海瑣談》中載:“山人黃子復擅巧思制木偶,運動以機,無異生人。”明朱諫《觀傀儡戲十首》之一中寫道:“小女群看傀儡場,風飄彩袖各郎當,錦棚不覺燈花落,又報東方曉日光。”清徐珂編的《清稗類鈔》中說“溫州土俗尚傀儡之戲,名日串客。”方子穎《溫州竹枝詞》:“鰲山臺閣列層層,傀儡頻年百戲增。”郭仲岳《甌江竹枝詞》:“臺前燈彩襯高低,串客衣冠亦整齊,傀儡登場頻一笑,有人暗里費提攜。”由此可見到了明清,木偶戲在溫州民間已相當盛行。
鐵枝木偶(紙影戲)傳入粵東有七百年左右的歷史,是潮汕地區戲劇藝術的奇葩。晚清以前,紙影戲叫“竹窗紙影”,以牛皮雕成各種人物形狀,彩色裝飾,表演時臺內置一油燈,臺面裝一竹框,以透明白紙糊之,以為投影之所,故名“竹窗紙影”。至清末,改影現為形現,即牛皮雕形而為木偶造型,背部及兩手穿鐵線三條作為操縱,臺前改掛繡幕,成木偶戲,普遍仍稱紙影戲、皮猴戲或圓身戲。木偶戲從屬于地方劇種,當地皆為潮音班。晚清至民國時期,揭陽鐵枝木偶戲十分普及,在漁湖范圍內有近三十班。潮音戲班實行童伶制時,揭陽許多出名的潮劇藝人都來自紙影班。20世紀50年代至70年代,紙影戲曾被視為“四舊”而銷聲匿跡。1978年開放以后,紙影戲才有演出市場,成為我國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較高研究價值。木偶是以中型杖頭木偶為主的富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民間藝術。
布袋木偶因身似布袋而得名,表演時,木偶藝人的手掌套上木偶,杖頭木偶是以木杖操縱動作的木偶。杖頭木偶起源較早,遲在唐代已經出現,木偶藝人憑借手指、手掌和手腕的活動,使木偶按照劇情要求模擬角色的各種動作,故又有“掌中木偶”和“掌中戲”之稱。布袋木偶流行于中國的許多地區,河北、湖南、陜西、四川等地的布袋木偶,偶身長約27厘米,形象粗獷,一般眼嘴不能活動,有臂,無手無腳,取拿東西則用手臂夾住。布袋木偶裝備簡便,演唱和伴奏均可由一人承擔,木偶藝人用一條扁擔即可挑起全部行頭,走村串戶進行表演,故又稱為“扁擔戲”“獨角戲”或“背擔戲”布袋木偶戲的特點是:一條扁擔支起一座舞臺,以兩面銅鑼和一個哨子作為音響,一個演員兼唱各種角色。演出時,木偶藝人手擎木偶舞弄,腳踏鑼鼓,口頌唱詞。有時木偶藝人的口內也會銜一只哨子,吹奏簡單的曲子,或模仿馬嘶鳥鳴等聲音。演唱劇目多為兩個角色的對子戲,如《豬八戒背媳婦》《王小二打虎》等,詼諧滑稽,妙趣橫生木偶戲是一門古老的中國傳統民間藝術,具有強烈的民族風格和濃郁的生活氣息。南京慶典木偶戲
傳統木偶戲是怎么產生的?福建木偶戲價格
1996年底,漳州布袋木偶戲首度赴臺演出。如今,劇團書記洪惠君回憶起當時的情景仍激動萬分。中國臺灣擁有500多家的木偶劇團,然而,漳州木偶劇團的到來卻引起轟動。“中國臺灣許多小學生家里有木偶,看到我們演得入神,自己也拿出來爭相試鏡;一些木偶‘粉絲’還全程跟著我們,從臺南走到臺北……”洪惠君認為“他們像是個吃螃蟹的人”。2001年,由漳州有線電視臺和漳州木偶劇團聯合攝制的十二集兒童木偶劇《森林的故事》,榮獲"五個一工程"獎,為漳州兒童布袋木偶戲的發展開了個好頭,也讓人們看到了漳州布袋木偶戲的希望。為了讓漳州布袋木偶戲事業后繼有人,近年來,漳州市一直大力支持木偶學校的教育發展,為漳州乃至全國各地培養了一批年輕的布袋戲表演、舞美設計、木偶雕刻、音樂創作等專業人才,為漳州布袋木偶戲的發展奠定人才基礎。福建木偶戲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