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教育有一大奇觀:一個孩子,只要成績好,那么他身上的任何問題都不成問題;如果成績不好,那么沒有問題我也要給你制造點問題。客體關系的理論認為,一個人嬰幼兒時期的母嬰關系,奠定了他的人格基礎。其實他們是沒見識中國教育這種摧枯拉朽的能力,教育對一個人性格的重新改造,主要源于它建設的鄙視鏈。一個厭學的男孩無奈地說:“就因為我成績不好,所以我提的建議,明明是大家都想要反映的情況,卻被老師嘲笑。我媽說得對,成績不好就會遭受歧視。好朋友的生日聚會,請了全班同學,卻沒有請我。因為他成績好,他媽覺得他跟我關系好,是不思進取的表現(xiàn),擔心被帶壞。成績不好是傳染病嗎?因為成績差,連參加好朋友的生日聚會的資格都沒有?”這種現(xiàn)象太普遍了,差生不僅會遭到老師同學的輕視,甚至父母都看不起他。一個孩子成績不好,會經常遭受人格層面的歧視。如此一來,很多學生備受摧殘,不僅是因為面臨繁重的學業(yè)壓力,更重要的是自信、自尊的剝奪。如同這個男孩,他就把這種外界的厭棄內化了:我爸媽不喜歡我,老師同學不喜歡我,我也不喜歡我自己。厭學的高中生怎么進行心理疏導?小學厭學調整
學習是一件辛苦的事。幼兒園沒有太多的學習任務,孩子自然也不會有厭學情緒。孩子到了小學特別是中學隨著年級的升高學習任務越來越繁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承受不了繁重的學習壓力,便逐漸產生厭學情緒。當然造成學生厭學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也有一些孩子因為學習習慣、基礎等各種原因產生了厭學情緒;有些學生人際關系差,經常與同學們吵架甚至打架,同學們都不喜歡他,感到在學校沒意思,產生了厭學心理;有些學生不知道什么是學習,還以為是為父母而學。當看到社會上一些沒讀書而賺了大錢的人時,他們更是迷茫,覺得讀不讀書無所謂,這樣自然而然就對學習沒什么興趣,甚至厭學......對于老師來說,很頭疼的莫過于學生的厭學情緒。厭學情緒是學生對學習以及與學習有關的事表現(xiàn)出厭倦甚至厭惡的心理現(xiàn)象。厭學情緒的表現(xiàn)有上課不專心、無故缺席、頂撞老師等。如何幫助學生克服厭學情緒呢?摸清學生產生厭學的主要原因。如我班的學生,有的原因是沒有好的學習習慣、基礎差,成績不好,有時上課不遵守紀律經常遭到老師的批評,他們自己也覺得學習沒意思。干脆放棄不學。很多人認為:厭學嘛,就是對學習不感興趣。克服厭學情緒,應該培養(yǎng)學生對學習的興趣。高三厭學培訓對于厭學的孩子來說,拒絕上學也有某些心理功能。
有的父母喜歡把獎勵當成孩子學習的籌碼,潛臺詞就是:只要你好好讀書,你要什么都可以。說得多了,孩子誤以為學習就是為了這些“獎勵。他們嘗到了獎勵的“甜頭”,一開始可能很有效果,時間久了就變得非常被動。而且獎勵在無形中把孩子內在動力的給澆滅了,一旦沒有這些物質和外在東西做刺激,孩子就不想學了。學習是一項長期甚至有些痛苦的腦力勞動,還是要讓孩子發(fā)自內心地愛上學習。很多孩子討厭學習,是因為自信心不足。學習不好的孩子,面臨的心理壓力其實是很大的。一些成績平平的孩子,在學校這個“小社會”里,處于“鄙視鏈”的底端,老師的差別對待、同學之間的無意歧視......都讓他們有些難堪。他們在經歷很多學習上失敗后,體會不到任何學習上的成就感,無法感受到自我價值,久而久之就會產生厭學的情緒。
一個男孩,15歲,逃學,自殘。用美工刀在自己胳膊上、腿上劃了很多口子,我看著那些傷口,深深淺淺,新傷壘舊傷,觸目驚心。他說:我還用中性筆的尖頭,戳大腿。他垂著腦袋,聲音很小,語氣里沒有悲喜,好像在說一件別人的事情。他媽媽每每說起孩子的現(xiàn)狀都泣不成聲。覺得自己快要撐不住了。有一次生氣,她把孩子推到窗邊說:“你跳下去,我接著跳下去,我們都別活了。”因為孩子的問題,急白了一半的頭發(fā),很成長時間以淚洗面。親子關系劍拔弩張。孩子早就放棄了溝通,大人怎么說都行,隨便。家長感覺一團力氣,打在棉花糖上,氣憤之下,言語越來越尖酸刻薄。孩子說:“我爸幾乎沒有耐心聽我說任何話,只管自己長篇大論。我成績不好,他覺得丟盡了臉面。感覺他看著我,就像看著一團垃圾,我現(xiàn)在一聽他說話就煩。”學習真的是一件很有魔力的事情,能讓很多孩子因為學習,陷入眾叛親離的境地。所以有那么多孩子厭學,也不足為奇了。因為學習讓他過得太悲慘了,他怎么會喜歡呢?學生有厭學心理應該怎么辦?
調查顯示:中學生在學習方面有癥狀者為54.46%,癥狀明顯者為23%,其主要表現(xiàn)為厭學、學習壓力過大、注意力不集中、考試焦慮、學習困難。師生關系方面主要是:部分教師缺乏平等意識,教育方法有失妥當;親子關系方面主要是:一些家長對孩子的期望值過高,要求過嚴,教育方法不當,父母與子女之間缺乏溝通,影響了父母與子女的關系;友伴關系方面主要是:部分孩子不善于與同學交往,人際關系緊張等等。自我評價問題:心理健康的孩子能對自己有正確的認識,并能進行較為客觀的評價;調查顯示,59.2%的孩子不能正確評價自己,對自己的評價過高或過低,自尊心、自信心上出現(xiàn)問題。孩子的“厭學綜合征”有輕有重。貴州孩子厭學如何改善
消極的評價正是造成學生厭學的不容忽視的原因。小學厭學調整
厭學是學生對學習的負面情緒表現(xiàn),從心理學角度講,厭學癥是指學生消極對待學習活動的行為反應模式。發(fā)展心理研究表明,學習活動是學齡兒童的主導活動,是兒童社會化發(fā)展的必要條件,也是兒童獲取知識和智慧的根本手段。雖然一些孩子厭學已成事實,但一切調整都可以是新的開始。希望父母們放下焦慮,讓孩子感受到無論是好的表現(xiàn)還是不好的表現(xiàn)父母都是愛我的;希望孩子們都覺得自己是好的、是有能力、有潛力的、是值得被人愛的;希望家庭都充滿舒服溫暖的愛、充滿歡聲笑語。那么,也許厭學就不再存在。小學厭學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