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技術包括載體法、高溫高壓法和高溫熱熔法,它們通過不同的手段使纖維膨化,增大纖維分子間的空隙。同時,加入助劑可以提升染料分子的擴散速度,使染料能夠順利進入被膨化和增大的纖維空隙中,并通過分子間引力和氫鍵與纖維固著,從而完成對滌綸的染色。由于分散染料在水中的溶解度非常低,因此需要借助染料和溶液中的分散劑來制備染液。此外,為防止分散染料及滌綸在高溫和堿的作用下發生水解,分散染料的染色過程通常在弱酸性環境下進行。染料的市場競爭激烈,企業不斷創新以推出新的產品和技術。華東直接染料加工
染料應用與選擇:1. 根據纖維性質選擇染料。各種纖維由于本身性質不同,在進行染色時就需要選用相適應的染料。例如棉纖維染色時,由于它的分子結構上含有許多親水性的羥基,易吸濕膨化,能與反應性基團起化學反應,并較耐堿,故可選擇直接、還原、硫化、冰染料及活性等染料染色。滌綸疏水性強,高溫下不耐堿,應選擇分散染料進行染色。2. 拼色時染料的選擇。在需要拼色時,選用染料應注意它們的成分、溶解度、色牢度、上染率等性能。必須選擇性能相近的染料,并且越相近越好,這樣有利于工藝條件的控制、染色質量的穩定。3.根據染色機械性能選擇染料。由于染色機械不同,對染料的性質和要求也不相同。如果用于卷染,應選用直接性較高的染料;用于軋染,應選擇直接性較低的染料,否則就會產生前深后淺、色澤不勻等不符合要求的產品。江蘇環保染料定制胭脂紅染料源自仙人掌寄生蟲,曾是歐洲貴族專屬。
有機顏料是不溶性有機物,通常以高度分散狀態加入底物而使底物著色。它與染料的根本區別在于,染料能夠溶解在所用的染色介質中,而顏料則既不溶于使用它們的介質,也不溶于被著色的底物。不少顏料和染料在化學結構上是一致的,采用不同的使用方法,可以使它們之間相互轉化,比如某些還原染料和硫化還原染料,若其還原成隱色體,則可以作為纖維染料;若不經還原,可以作為顏料用于高級油墨。有機顏料普遍地用于油墨、油漆、涂料、合成纖維的原漿著色,以及織物的涂料印花、塑料及橡膠、皮革的著色等,其中油墨的顏料使用量較大。
染料的發展與分類:1857年,英國化學家伯琴(W.H.Perkin)將其發明的苯胺紫染料推向工業化,標志著人工合成染料的誕生。以此為界,染料生產經歷了兩個階段:1857年以前主要側重于天然染料的提取與加工,而此后則進入了合成染料的生產與加工的黃金時期。全球范圍內,合成染料的種類已多達7000余種,其中經常生產的有2000余種。盡管合成染料的歷史只有160余年,但其發展速度之快令人矚目。目前,我國遵循原化學工業部自1965年1月開始試行的《染料產品名詞命名草案》,采用三段命名法來命名染料。這種命名法由三部分構成:冠稱、色稱和字尾。天然染料色譜有限,合成染料可產生數百萬種顏色變體。
染料的分類方法主要有兩種:一是根據其性能和應用方式,即應用分類;二是依據其化學結構或特定基團,即化學分類。在化學分類中,染料被劃分為偶氮染料、蒽醌染料、芳甲烷染料等眾多類別。而應用分類則將染料劃分為直接染料、酸性染料、陽離子染料等不同類型。此外,還有不溶性偶氮染料、分散染料、還原染料等特殊類型的染料。染料的命名:由于染料種類繁多,為了滿足生產和應用的需求,同時準確反映染料的顏色和應用特性,必須為每種染料賦予專門的名稱。天然礦物染料色彩持久,曾被用于繪制古老的巖畫。華中耐水煮染料聯系電話
天然染料源于植物、礦物等,像靛藍取自藍草,色澤獨特且環保。華東直接染料加工
酸性染料:全世界酸性染料的消耗量只次于硫化、直接和分散染料,在德國禁用染料中酸性染料近30只。所涉及的有害芳胺品種較多,分布于聯苯胺、二甲基聯苯胺、鄰氨基苯甲醚、鄰甲苯胺、對氨基偶氮苯、4—氨基—3,2—二甲基偶氨苯及染料本身致病等普遍范圍內。色譜主要集中于紅色和黑色,其它分布于橙、紫、棕等色譜。包括:弱酸橙R(酸性橙45),弱酸大紅H(酸性紅285),酸性黑NT29(酸性黑29)等。另外,由2000年所發布的Eco-Tex Standard 100新版中新增的禁用酸性染料有4種:已知的直接致病性染料有2種,它們是C.I.酸性紅26、C.I.酸性紫49;涉及到的過敏性染料是C.I.酸性黑48;涉及到的急性毒性染料是C.I.酸性橙156、C.I.酸性橙165等。華東直接染料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