糞便微生物菌群移植(FMT)是一種將供者糞便樣本轉移至腸道的醫療策略,目的是恢復患者正常的腸道微生物菌群。根據移植的來源,FMT可分為同種異體FMT(來自健康供體的糞便)和自體FMT(患者接受自己的糞便),其中,同種異體FMT是常見的。糞便微生物可在實驗室中通過四種不同的方法制備:粗濾、過濾+離心、微濾+離心、純化,這些方法可以縮短處理時間,以減少活菌的損失。糞便微生物群移植的部位包括消化道上段、中段和下段。菌群膠囊可以通過消化道上段給藥,而菌群懸液則可以通過結腸經內鏡腸管進入消化道下段!菌群移植有哪些注意事項?湖南供體菌群移植儀器
2018年菌群移植寫入由中華醫學會消化病學分會炎癥性腸病學組撰寫的《炎癥性腸病診斷與***的共識意見》,提示菌群移植技術在IBD中具有較好的效果[2]。《2020澳大利亞共識:糞菌移植在臨床實踐中的管理、制備和應用》發表在Gut上,24位澳大利亞**就FMT的臨床實踐達成了27項共識,同時,該份共識是較早認可FMT在誘導潰瘍性結腸炎緩解中的有效性的共識性聲明[3]。2020年中華胃腸外科雜志上發表的《菌群移植標準化方法學的建立與臨床應用中國**共識》中肯定了菌群移植在潰瘍性結腸炎中的應用~ 陜西小腸菌群移植耗材菌群移植在帕金森患者中的應用--上海沃本生物。
2014年風靡全球的冰桶挑戰讓致命的漸凍癥(肌萎縮側索硬化癥,ALS)出現在人們的視野里,其發病癥狀為:肌肉逐漸不能動彈,就像被凍住了一樣,逐漸出現肢體無力、肌肉震顫,慢慢會進展為肌肉萎縮與吞咽困難甚至呼吸衰竭而亡。雖然這是一種遺傳性疾病,但環境因素一直被認為對“漸凍癥”進展有一定作用。
2020年,Nicholson[2]等人對迄今為止相對多的ALS受試者(n=68)與健康對照組(n=61)進行了宏基因組測序。研究顯示,與對照組相比,ALS患者的幾種產生丁酸鹽的細菌的水平較低,這些細菌對腸道屏障和炎癥調節起重要作用。
高尿酸血癥(HUA)和痛風的發病率不斷增加,已成為一個主要的公共衛生問題。腸道微生物群是人類腸道的定居者,與宿主有互利共生的關系,在宿主的新陳代謝和免疫調節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腸道微生物群的結構變化或失衡可引起代謝紊亂,參與嘌呤代謝酶的合成和炎癥細胞因子的釋放,這與代謝性免疫疾病HUA和痛風的發展密切相關。腸道菌群作為探討HUA和痛風發病機制的切入點,已成為新的研究熱點。
“腸道菌群紊亂?高尿酸血癥、痛風”惡性循環
菌群移植的臨床應用疾病類型——上海沃本!
2013年美國FDA將FMT列入臨床醫學指南,推薦用于復發性艱難梭菌(rCDI),同年被美國《時代》雜志評選為“世界醫學突破”之一。
2016年中華預防醫學會微生態學分會兒科微生態組發布了《關于兒童糞菌移植技術規范的共識》,對開展糞菌移植需必備的基本條件、兒童糞菌移植操作流程和安全性保障進行了規定。
2017年歐洲共識報告《糞菌移植的臨床應用和操作》也推薦FMT用于復發性艱難梭菌(rCDI)。
2018年英國胃腸病學會聯合醫療學會共同發布了《糞菌移植在復發性難治性艱難梭菌以及其他潛在并發癥》指南,針對FMT在復發性難治性艱難梭菌以及其他潛在并發癥的相關內容提供指導建議。 菌群移植的臨床收費是多少?--上海沃本生物。河南小腸菌群移植成功案例
沃本生物您身邊的菌群移植。湖南供體菌群移植儀器
益生菌有助于促進接受者的健康,而益生元是益生菌的主要食物來源21。Bonfili等人的一項研究使用了乳桿菌(Lactobacillusacidophilus、、、、)和雙歧桿菌(Bifidobacteriumbreve、、)的混合物(稱為SLAB51)處理AD轉基因模型小鼠。四個月后,在AD小鼠中觀察到雙歧桿菌的增加和彎曲菌屬的減少。在服用SLAB51的AD小鼠中,還觀察到了腸道菌群的代謝物,如可改善認知功能的SCFA含量的改變。Ho等人的一項研究報道了腸道菌群在一定程度上會通過增加特定SCFA的產生,來抑制Aβ可溶性聚集體形成,從而預防AD。在一項研究中,Kobayashi等人表明。在近期的一項研究中,Abraham等人表明與未服用益生菌的小鼠相比,益生菌足以改善AD小鼠的認知能力。除了飲食干預和益生菌外,FMT是調節腸道菌群的很有效的診療選擇。這種方法已顯示出對各種神經系統疾病,如AD、帕金森病(PD)和多發性硬化癥(MS)的改善。湖南供體菌群移植儀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