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國克利夫蘭診所在第11屆醫療創新峰會上宣布了2017年**醫療創新的榜單,腸道菌群檢測位列榜單**。近10年來,比較大的科學發現是:我們的微生物會釋放出化學物質來干擾食物的消化,藥物的吸收利用,甚至是疾病的進展過程。普林斯頓大學的生物學家BonnieBassler曾經舉過一個例子:一個人大約有1萬億個人體細胞,而他體內的細菌數量卻可以多達10萬億個。所以某種意義上,當我們看到一個人在大街上走的時候,我們“看到”的90%是細菌!上海沃本--目前腸道菌群檢測的靠譜產品。山東專業菌群檢測科研助力
腸道微生態對心血管系統具有潛在調節作用,而血液循環中的短鏈脂肪酸能介導這一過程。大量研究表明,腸道菌群產生的丁酸鈉和丙酸鈉,與腎素受體介導的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的功能呈負相關,且有助于降低血液壓力。從功能上講,進入血液的短鏈脂肪酸可通過G蛋白偶聯受體(GPCRs)介導血壓的改變。嗅覺受體78(Olfr78)和G蛋白偶聯受體41(GPR41)就是這樣的兩種受體。這兩種受體都定位于阻力血管,但對血管張力有著不同的作用。在短鏈脂肪酸的刺激下,GPR41作為一種降壓蛋白,通過內皮依賴的方式擴張阻力血管,而Olfr78則可以對抗這種降壓作用。Olfr78和GPR41這兩種受體為機體提供了必要的平衡,能防止健康狀態下血壓的過度改變。此外,微生物源的短鏈脂肪酸也被報道能夠在減輕氧化應激和維持免疫系統功能方面發揮免疫調節作用。已有研究證明,在飲食中添加1%丁酸鹽,可以通過其功能和增強斑塊穩定性來減緩AS疾病的進程。通過T細胞依賴的方式,丙酸鹽可以減輕心肌細胞肥大和心肌纖維化。河北專業菌群檢測預測疾病腸道菌群檢測可以做什么;
16SrRNA基因測序以細菌16SrRNA基因測序為主,主要是研究樣品中的物種分類、物種豐度系統進化、功能預測以及微生物與環境互作關系等。16SrRNA基因是編碼原核生物核糖體小亞基的基因,長度約為1542bp,其分子大小適中,突變率小,是細菌系統分類學研究中常用和有用的標志。16SrRNA基因序列包括9個可變區和10個保守區,保守區序列反映了物種間的親緣關系,而可變區序列則能體現物種間的差異。16SrDNA是細菌染色體上編碼16SrRNA相對應的DNA序列,16srRNA是由16srDNA轉錄來的,一般擴增檢測和分析的對象都是16srDNA。
腸道微生物起源于哪?這些體外的生物都來自哪里?早期微生物接觸的證據表明,人類腸道微生物群是在子宮內形成的,這意味著我們的母體是微生物群接種體。接著從出生開始,通過三個途徑獲得:1.大部分是在出生時通過陰道產道獲得的;2.還有一些是通過母乳獲得的;3.有些則是嬰兒期通過外界接觸獲得的。三,影響腸道微生物平衡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各種因素會影響微生物的定植,包括分娩方式,是否母乳喂養及飲食等。到三歲時,復雜的腸道微生物環境就已經建立并且在整個成年期都相對穩定。但是在整個生命中它都會被改變,比如細菌,吸煙,疾病等等,其中關鍵的影響因素是飲食和藥物的使用,比如膳食纖維會有利于腸道益生菌的生長,而藥物的使用則會破壞腸道菌群的生態穩定,引發疾病。腸道菌群檢測怎么查?
腸道菌群在精細醫學中如何發揮作用?2015年1月20日,美國前總統奧巴馬在國情咨文演講中啟動精細醫療計劃。同年2月,國家有關領導批示科技部和國家衛生計生委,要求成立中國精細醫療戰略組,開啟了中國的精細醫療計劃。初期的精細醫療是針對人體基因進行相關檢測分析,主要針對人本身基因組上的疾病易感基因檢測。隨著精細醫療的發展,更多與人體健康狀態相關的基因檢測得到大量關注,如糞便活檢等。近年來,對人體微生物組的研究發現,我們亦可從人體內環境層面,反映人體健康狀況,特別是對于一些慢性疾病,可以采取一種徹底的無創檢測手段——通過糞便來檢測,這項技術當下異常火熱。人體微生物組學,很有可能成為精細醫療即將到來的下一個熱潮。上海沃本擁有專業的腸道菌群檢測專業團隊。云南腫瘤術后菌群檢測預測疾病
腸道菌群檢測可以做什么?山東專業菌群檢測科研助力
腸道是一個復雜的微生態系統,大約有800~1000種不同細菌的種類和超過7000種不同的菌株棲息在腸道內,這些腸道菌群對維持健康與營養起著重要作用,腸道微生物組或其代謝終產物能夠影響人體的免疫和代謝功能,通過表觀遺傳學機制還能對人體的基因表達起到調節作用,腸道微生物組的紊亂會導致宿主生理學的改變。隨著人們對腸道菌群的關注度不斷增加和高通量測序技術及人體腸道菌群的宏基因組學的研究進展,人們對腸道菌群有了更加深入的研究。近幾年,越來越多的研究者利用高通量測序技術研究anti生素診療對患者腸道菌群的影響。山東專業菌群檢測科研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