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微網電站”出征,運往北京中鐵十局京西高速項目部,為中國中鐵股份有限公司國道109高速公路工程提供強勁的電力保障。國道109高速公路工程是北京市區兩級重點工程。此前,國道109是北京城區去往深山地區的一條公路,多以盤山道為主。國道109新線高速公路開通后,將極大完善北京山區路網建設,助推山區經濟轉型發展,進一步推動京津冀旅游業一體化發展。國道109高速公路總體走向自東向西,全長約65公里,共設橋梁33座、互通式立交5座、隧道18座。該工程沿線多為山區,橋梁隧道多,施工環境復雜。為了解決隧道機電及照明系統等供電問題,我司建議項目部采用1臺智能微網電站。智能微網電站多能互補、智能高效,可有效降低高速公路項目用電成本,提供持續穩定的電力保障。現場負載較大、用電設備較多;臨時施工用電
深江鐵路SJSG-2標位于廣州市南沙區,自萬頃沙鎮起,依次穿越珠江口龍穴南水道、鳧洲大橋、枕箱水道,與1標交匯于南北臺水道。項目全長9175米,包含755米明挖隧道、2930米盾構隧道、5490米礦山隧道,由中國中鐵隧道局集團有限公司施工承建。該標段隧道工程地質與水文地質條件復雜,施工難度大,臨電需求高。早期項目現場雖有市電接入,但無法滿足用電需求。后期,項目經理部采用4臺聚能優電NDES-300智能微網電站為工區拌合站、盾構工作井等施工區域供電,采用1臺移動儲能電源車為生活區供電。智能微網電站及移動儲能電源車進場后,極大地改善了深江鐵路SJSG-2標項目電力供應不足、用電成本高、供電不穩的問題。臨時施工用電智能微網電站是我司專門為臨時用電、應急供電和備電保電場景用戶開發的供電系統。
智能微網電站迎來了發展機遇,估計“十四五”期間微電網的建設會升溫《“十四五”現代能源體系規劃》提出,要創新電網結構形態和運行模式。加快配電網改造升級,推動智能配電網、主動配電網建設,提高配電網接納新能源和多元化負荷的承載力和靈活性,促進新能源優先就地就近開發利用。積極發展以消納新能源為主的智能微電網,實現與大電網兼容互補。微電網就是創新電網結構形態和運行模式的重要方式,規劃把智能微電網上升到了與大電網并列、可以兼容互補的地位。
集中式電站總裝機容量為1.315MW,包括1臺10/0.4kV/315KVA箱式變壓器,2臺500KW/500KWh鋰電集裝箱儲能電站,一臺400KVA柴油發電機組,通過電站內一級配電柜向各路負載供電,而距離電站較遠的施工區域增設升降壓以滿足負載正常使用,現場根據使用需求共增設了4臺300kW升降壓設備,并且可以隨著施工進度和負載使用要求靈活增加或者減少現場穩壓器配置。本案例中,我司采用了自主研發的能量管理系統(EMS),除了在市儲系統中起到能量調度的功能外,還能夠根據現場負載情況,自動控制電站內的設備投入和退出運行,實現無人或者少人值守,提升了設備運行可靠性,有效地節約人力成本,同時減掉了柴油發電機設備及燃油成本投入,很大程度降低了該項目施工費用。儲能子系統、發電機組子系統與外部的市電電網;
聚能優電自成立以來,一直以珠三角為立足點,默默深耕臨電行業。近一兩年來,公司有條不紊地將業務版圖逐步向全國區域擴張;先是珠三角地區,再到云南片區,繼而是華北片區;另外,公司也在不斷地進軍新疆和西藏等片區,勢必要以更漂亮的姿勢、“快狠準穩”地占領各大片區市場,進而打贏全國臨電之戰。目前,智能微網電站始發北京中鐵十局京西高速項目部,標志著我司對打開華北市場,邁開了成功的第一步。同時,這無疑也對我司繼續大力開拓華北、西北、西南等市場具有戰略性的指導意義,更加堅定了我司發展壯大、合作全國客戶的信心。多能互補,多源出力,保證供電容量;企業節約用水
支持光伏等新能源接入,進一步降低無市電場景的綜合度電成本,節約化石能源消耗、減少污染物排放;臨時施工用電
智能微電網NDES的優勢:用電設備:微網中用電設備的電力來源是系統中全部的發電和儲能設備。綜合考量用電設備是很有必要的,因為它們決定了用電負荷在微網中的位置,相應地也會影響發電裝機容量以及對儲能系統的要求。例如,對一個基于分布式光伏發電的微網來說,為手機充電的負荷對系統影響微乎其微,而開啟電冰箱這樣的有長期穩定的用電設備則對系統管理用電負荷帶來了一定的困難。對外連接:微網通常與大電網相連,從而實現之間的電力交換。這種類型的微電網在校園和醫院中十分常見。此外,電網的發展趨勢之一是使用先進的監測和控制系統,將很多個微電網連接起來。臨時施工用電
深圳市聚能優電科技有限公司在同行業領域中,一直處在一個不斷銳意進取,不斷制造創新的市場高度,多年以來致力于發展富有創新價值理念的產品標準,在廣東省等地區的能源中始終保持良好的商業口碑,成績讓我們喜悅,但不會讓我們止步,殘酷的市場磨煉了我們堅強不屈的意志,和諧溫馨的工作環境,富有營養的公司土壤滋養著我們不斷開拓創新,勇于進取的無限潛力,深圳市聚能優電供應攜手大家一起走向共同輝煌的未來,回首過去,我們不會因為取得了一點點成績而沾沾自喜,相反的是面對競爭越來越激烈的市場氛圍,我們更要明確自己的不足,做好迎接新挑戰的準備,要不畏困難,激流勇進,以一個更嶄新的精神面貌迎接大家,共同走向輝煌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