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眾塑:讓環保材料走進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東莞橋頭鎮的工業園區里,廣東眾塑降解材料有限公司的廠房總是一派忙碌景象。這家從 2013 年就開始琢磨可降解材料的企業,如今已經成為環保材料領域的熟手,他們做的東西,正悄悄改變著我們的日常生活。
走進車間,能看到一條條生產線不停運轉,玉米、木薯這些常見的農作物,在這里經過一系列處理,變成了各種各樣的可降解材料。很讓人佩服的是,這些材料用過后,埋在土里或者丟進堆肥場,幾個月內就會慢慢分解,變成水和二氧化碳,不會像傳統塑料那樣在環境里 “頑固” 存在。
就拿大家每天可能用到的吸管來說,以前的 pla 吸管遇熱容易軟塌,喝熱奶茶時總讓人有點尷尬。廣東眾塑的師傅們反復試驗,給材料加了點 “天然筋骨”—— 天然增韌劑,現在的吸管別說裝 70℃的熱飲,就算來回彎折也不容易壞,用著和普通塑料吸管一樣順手,喝完丟進垃圾桶,過段時間就自然消失了。
不止吸管,他們做的包裝膜也很有講究。以前包裝用的 PVC 膜,用完就成了難處理的垃圾,而眾塑的 pla 熱收縮膜,包東西結實又好看,廢棄后半年內就能完全降解。不少電子廠、化妝品公司都換成了這種包裝,既保證了產品安全,又能向消費者傳遞環保理念。
一次性餐具更是他們的拿手好戲。餐盤、湯碗、叉子勺子,一套套整齊排列在倉庫里。這些餐具看著和普通塑料的沒兩樣,硬度足夠,裝熱菜熱湯也不變形,但本質上全是植物淀粉做的。有餐館老板說,用這種餐具,顧客覺得放心,店里的環保形象也提上去了,生意都好了不少。
為了讓更多人用上這些好東西,眾塑的人經常帶著產品跑展會。在東莞的塑博會上,他們會現場演示材料的降解過程:一個餐叉放進模擬自然環境的裝置里,三個多月就變得 “面目全非”,之后徹底融入泥土。這樣直觀的展示,讓很多原本猶豫的商家當場就下了訂單。
廠里的工人也覺得這份工作很有意義。家附近的李大姐說:“以前在外地打工,現在在家門口做環保產品,看著自己做的吸管、餐具被送到全國各地,心里挺自豪的。” 現在廠里有不少像李大姐這樣的本地員工,既能掙錢又能參與環保,大家干勁都很足。
接下來,他們還打算研究更厲害的材料。比如能在海水里快速降解的包裝,還有能用在醫療領域的可吸收材料。負責人說:“現在大家都越來越重視環保,我們就想把這些材料做得更便宜、更好用,讓超市里的塑料袋、農田里的地膜,都能換成可降解的,讓環保變得簡單又實在。”
從一根吸管到一卷包裝膜,廣東眾塑用這些不起眼的產品,慢慢編織著一張綠色的環保網。或許用不了多久,我們身邊的塑料垃圾會越來越少,而這背后,正是這樣的企業在默默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