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感器材料的粉末冶金技術以“高靈敏度、低功耗、寬量程”為研發重點,推動智能設備感知能力提升。壓電陶瓷傳感器采用鋯鈦酸鉛粉末,經流延成型等工藝制得50微米薄膜,壓電常數d33達400pC/N,響應頻率100kHz,可精確檢測0.1N微力變化(定位精度0.05mm),為工業機器人精密操作提供高分辨率觸覺反饋。 石墨烯傳感器通過化學氣相沉積法制備柔性陣列,濕度響應靈敏度5%/RH、響應時間<1秒,應用于智能手表生理監測,實時追蹤心率血氧(誤差率≤1%),支持可穿戴設備健康管理。華南理工大學研發的柔性壓力傳感器,以碳納米管-銀納米線粉末印刷成型,0-100kPa壓力下線性度0.99,植入汽車座椅可識別坐姿,為自動駕駛安全監測提供數據支撐。 針對航空航天需求,氧化鋯陶瓷傳感器經粉末冶金制備,在800℃高溫下零點漂移<0.1%FS/℃,響應時間短至50μs,保障航空發動機推力系統高溫高壓下精確調節。 當前,傳感器材料向“多模態智能感知”升級,粉末冶金技術憑借薄膜化、柔性化優勢,支撐傳感器微型化與環境適應。2025華南粉末冶金展誠邀您參展觀展!從“深圳制造”到“深圳智造”:2025華南國際粉末冶金先進陶展9月深圳福田2號館見證產業躍遷!8月28-30日廣東深圳國際粉末冶金技術高峰論壇
在過去的三十多年中,金屬增材制造技術(俗稱金屬3D打印)快速發展,正深刻變革著航空航天、汽車、**、化工、醫藥、能源等領域。激光粉末床熔融增材制造(亦被稱作激光選區熔化)是其中*****使用的技術之一。然而,迄今為止,學術界對激光-物質相互作用的認識還不夠深刻,對激光熔化模式的定義仍然很模糊、尚未達成共識,這使得制造無缺陷、微觀結構可控的構件仍有困難,限制了激光粉末床熔融增材制造行業的進一步突破。清華大學機械工程系研究人員在國際物理學界**期刊《現代物理評論》(Reviews of Modern Physics)上發表了關于金屬激光增材制造激光熔化模式的綜述論文(Laser melting modes in metal powder bed fusion additive manufacturing)。作者首先闡述了金屬激光粉末床熔融增材制造中的一般物理過程,著重強調了兩個關鍵耦合現象:熔化和汽化,匙孔前壁液態突出物和匙孔失穩。這些物理現象驅動了熔池和匙孔的形貌演化,是激光熔化模式定義的基石。2025華南國際粉末冶金展,就在9月10-12日,深圳福田會展中心!3月10-12日中國上海市粉末冶金技術會議稀土永磁材料技術突破!2025華南展將發布新能源汽車電機解決方案。
檢測體系覆蓋材料成分分析、微觀結構表征、環境適應性三大類檢測方向,新增的疲勞壽命預測算法驗證模塊融合了機器學習與有限元仿真技術,通過20萬組歷史數據訓練使預測誤差率低于±2%。目前全球已有19家企業參與ISO 21901粉末冶金檢測標準制定,其中國產設備廠商占比達43%,較五年前民營企業參與度增長260%。寶武集團主導開發的MIM-2025金屬注射成型標準被ISO/TC206采納為國際草案,帶動國產檢測設備出口額突破1.2億美元,其中德國萊茵TüV采用該標準后,認證周期從42天縮短至14天,企業認證成本降低30%。華南國際粉末冶金與先進陶瓷展覽會(PM & IACE SHENZHEN 2026),展會將于2025年9月10至12日登陸深圳會展中心(福田)2號館!屆時將在超30,000平方米的展廳內集中展出粉末冶金與先進陶瓷領域的高性能原材料、前沿技術設備、開創性產品及行業創新解決方案。必將為華南先進制造市場帶來新的可能性,激發新一波商貿合作浪潮,2025華南國際粉末冶金先進陶瓷展誠邀您參展參觀。
新型航空級鈦鋁合金粉末實現量產突破。北京有色金屬研究總院開發的霧化+高壓氣體霧化復合工藝,使材料抗拉強度達1200MPa,較傳統合金提升40%,熱處理變形量減少60%。中國商飛采用該材料制造的剎車盤組件,重量減輕22%,耐高溫性能達650℃,已通過FAA適航認證。西南鋁業新建年產5000噸產線,產品合格率穩定在98.5%,累計出口波音公司價值1.2億美元的航空材料。國際航空材料協會將該材料納入2025推薦標準,預計年新增訂單超2億元。華南國際粉末冶金與先進陶瓷展覽會(PM & IACE SHENZHEN 2026),展會將于2025年9月10至12日登陸深圳會展中心(福田)2號館!屆時將在超30,000平方米的展廳內集中展出粉末冶金與先進陶瓷領域的高性能原材料、前沿技術設備、開創性產品及行業創新解決方案。必將為華南先進制造市場帶來新的可能性,激發新一波商貿合作浪潮,2025華南國際粉末冶金先進陶瓷展誠邀您參展參觀。突破材料性能極限!2025華南國際粉末冶金先進陶瓷展解鎖新能源汽車輕量化新未來!
納米粉末冶金技術依托納米級金屬粉末的高活性表面與燒結驅動力,開辟材料性能提升新路徑。區別于傳統工藝,納米粉末平均粒徑<100nm,巨大比表面積使其在燒結中展現更低致密化溫度與均勻晶粒分布。以納米晶銅為例,控制粉末粒度與燒結參數后,晶粒穩定在50-80nm,抗拉強度從220MPa躍升至750MPa以上,電導率保持IACS標準95%,實現力學與導電性能平衡。? 能源存儲領域,納米化磷酸鐵鋰正極材料通過球磨包覆碳層,將一次顆粒控制在100-200nm,縮短鋰離子擴散路徑,使電池在10C高倍率下容量保持率>85%,循環壽命突破3000次。醫療植入領域,選區激光熔化(SLM)制備的納米鈦合金多孔支架,300-500μm孔徑的三維貫通結構與人體松質骨孔隙率匹配,成骨細胞黏附率提升40%,動物實驗顯示植入8周新骨生成量較傳統鈦合金增加3倍。? 華南理工大學材料學院建成年產50噸納米金屬粉末中試線,開發的納米晶鋁基復合材料抗拉強度達650MPa,成功應用于新能源汽車電池托盤,減重25%。隨著產學研深化,納米粉末冶金正從實驗室走向規模化生產,為先進制造注入新動能。2025華南粉末冶金展誠邀您參展觀展。?聚焦9月10-12日,共赴粉末冶金行業盛會!3月10日-12日華東區國際粉末冶金高峰論壇
汽車電動化浪潮下 2025華南粉末冶金展聚焦電池連接件技術突破。8月28-30日廣東深圳國際粉末冶金技術高峰論壇
功能陶瓷是利用光、熱、力、聲、磁、電等直接效應及耦合效應的一種先進材料。功能陶瓷經歷了電介質陶瓷、壓電鐵電陶瓷、半導體陶瓷、高溫超導陶瓷等一系列的過程,目前在微電子技術、電子技術、激光技術、自動化技術、光電子技術、通信、環保、能源和生物醫藥等領域得到廣泛應用,成為推動我國科技發展的重要功能性材料。當前功能陶瓷正朝著智能化、小型化、復合化、多功能化和材料、設計、工藝一體化的方向進一步的發展。小型化、低損耗化、復合化、多功能化、智能化將是未來新型功能陶瓷材料的發展趨勢。由于電子產品有向輕、薄、小發展的趨勢,這就要求材料、損耗必須越來越小,當材料尺寸達到納米級,表面、量子效應加強,會產生獨特的光、熱、電等特性,從而使材料產生一些新的功能。隨著科技的發展,對材料的功能也要求越來越高,單一材料往往難以滿足,可以通過離子摻雜、材料復合等手段開發出綜合的功能材料。智能材料是功能陶瓷發展的更高階段,它是人類社會的需求和現代科學技術發展的必然結果。8月28-30日廣東深圳國際粉末冶金技術高峰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