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光功率測量、光損耗測量等實驗和測試場景中,高精度的光衰減器是必不可少的工具。例如,在校準光功率計時,需要使用已知精度的光衰減器來準確地降低光源的功率,從而對光功率計進行精確的標定。如果光衰減器精度不夠,光功率計的校準就會出現偏差,進而影響后續所有使用該光功率計進行的測量結果的準確性。對于測量光纖的損耗系數等參數,也需要高精度的光衰減器來控制實驗中的光信號功率。通過精確地改變光信號功率,結合測量結果,可以更準確地計算出光纖的損耗特性,這對于光纖的研發、生產和質量控制等環節都至關重要。許多光傳感器(如光電二極管)的靈敏度和測量范圍是有限的。光衰減器的精度能夠保證輸入光傳感器的光信號在傳感器的比較好工作區間。例如,在環境光強度測量傳感器中,如果光衰減器不能精確地控制光信號,當外界光強變化較大時,傳感器可能會因為輸入光信號過強而飽和,或者因為光信號過弱而無法準確測量,從而影響測量的準確性和可靠性。 對于固定光衰減器,同樣采用光功率測量的方法,測量輸入、輸出光功率并計算實際衰減器進行對比。成都可變光衰減器廠家現貨
光衰減器技術的發展對光通信系統成本的影響是多維度的,既包括直接的成本節約,也涉及長期運維效率和系統性能優化帶來的間接經濟效益。以下是具體分析:一、直接成本降低材料與制造工藝優化集成化設計:現代光衰減器(如MEMSVOA和EVOA)通過芯片化集成(如硅光技術),減少了傳統機械結構的復雜性和材料用量,降低了單位生產成本。例如,集成式EVOA的封裝成本較傳統機械衰減器下降30%以上1127。規模化效應:隨著5G和數據中心需求激增,光衰減器生產規模擴大,單位成本***下降。例如,25G以上光模塊中集成的衰減器芯片成本占比從早期的15%降至10%以下2739。國產化替代加速中國企業在10G/25G光芯片(含衰減器功能)領域的突破,降低了進口依賴。2021年國產25G光芯片市占率已達20%,價格較進口產品低20%-30%2739。國內廠商如光迅科技、源杰科技通過IDM模式(設計-制造一體化)進一步壓縮供應鏈成本39。 廈門Agilent光衰減器N7762A在光模塊的接收光口和接收部分之間增加基于電光或聲光材料的可調光衰減器。
硅光EVOA支持通過LAN/USB接口遠程編程,無需人工現場調測。例如是德科技N77XXC系列內置功率監控,可自動補償輸入波動,穩定性達±。結合AI算法預測鏈路衰減需求,實現動態功率優化(如數據中心光互連場景)1625。功能擴展集成光功率計和反饋電路,支持閉環控制。例如N7752C通過模擬電壓輸出實現探針自動對準,提升測試效率1。可編程衰減步進與外部觸發同步,適配復雜測試場景(如)130。四、成本與供應鏈優化量產成本優勢硅材料成本*為磷化銦的1/10,且CMOS工藝規模化生產降低單件成本。國產硅光產業鏈(如源杰科技)進一步壓縮進口依賴1725。維護成本降低:無機械磨損設計使壽命超10萬小時,故障率較機械式下降90%130。能效提升硅光衰減器功耗<1W(熱光式約3W),在5G前傳等場景中***降低系統總能耗1625。
應用場景:網絡調優:通過動態控制信號電平,優化網絡并提高性能,如補償信號損失、減輕信號失真并優化信噪比,從而提高信號質量、延長傳輸距離并提高整體網絡可靠性。總結固定衰減器因其簡單可靠、成本低,在需要固定衰減水平的場景中應用***;可變衰減器(VOA)則因其靈活性和多功能性,在需要動態調整光信號強度的場景中不可或缺。。實驗室測試和實驗:在需要調整信號強度以測試光學設備在不同信號強度下的性能的實驗裝置中非常有價值。儀器校準:用于校準光功率計和其他類似設備,確保其準確性和有效性。光信號測試與驗證:在光纖通信系統安裝和維護過程中,模擬不同的光信號強度,以便測試和驗證系統的性能和可靠性在衰減前后或在接收器處使用功率計調整接收器功率時更方便。
自動化與遠程控制電可調衰減器(EVOA)支持網管遠程配置,替代傳統人工現場調節,單次維護時間從30分鐘縮短至5分鐘,人力成本降低70%118。自校準功能(如Agilent8156A)減少設備校準頻次,年維護費用下降約40%18。故障率與壽命優化無移動部件的液晶或MEMS衰減器壽命超10萬小時,較機械式衰減器提升10倍,減少更換頻率和備件庫存成本1133。高穩定性設計(如±)降低因功率波動導致的系統故障風險,間接減少運維支出118。三、系統級成本優化能效提升低功耗EVOA(如熱光式功耗<1W)在5G前傳和數據中心應用中,單設備年耗電減少50%以上,***降低TCO(總擁有成本)1833。動態功率均衡功能優化EDFA(摻鉺光纖放大器)的能耗,延長其使用壽命1。空間與集成優勢芯片級衰減器(如硅光集成模塊)體積縮小80%,支持高密度光模塊部署,減少機房空間占用和散熱成本2739。多通道陣列衰減器(如4通道EVOA)可替代多個**器件,降低硬件采購成本18。 光衰減器本體,查看有無明顯的損傷、變形、裂縫等物理損壞跡象,以及表面是否清潔,有無灰塵附著。可調光衰減器哪個好
微控制器根據測算出的當前接收光功率與設定閾值的大小關系,自動調節可調光衰減器的衰減值。成都可變光衰減器廠家現貨
光衰減器的發展歷史經歷了多個關鍵的技術突破,從早期的機械式結構到現代智能化、高精度的設計,其演進與光通信技術的進步緊密相關。以下是主要的技術里程碑和突破:1.機械式光衰減器的誕生(20世紀中期)原理與結構:**早的衰減器采用機械擋光原理,通過物理移動擋光片或旋轉錐形元件改變光路中的衰減量,結構簡單但精度較低1728。局限性:依賴人工調節,響應速度慢,且易受機械磨損影響穩定性17。2.可調光衰減器(VOA)的出現(1980-1990年代)驅動需求:隨著DWDM(密集波分復用)和EDFA(摻鉺光纖放大器)的普及,需動態調節信道功率均衡,推動VOA技術發展。類型多樣化:機械式VOA:改進為精密螺桿調節,但仍需現場操作17。磁光式VOA:利用磁致旋光效應,實現高精度衰減,但成本較高。液晶VOA:通過電場改變液晶分子取向調節透光率,響應速度快,適合高速系統28。 成都可變光衰減器廠家現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