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視覺光源根據光學特性與應用場景可分為七大類:環形、同軸、背光、點光源、條形、穹頂及多光譜光源。環形光源以多角度LED陣列著稱,適用于曲面工件定位(如軸承滾珠檢測);同軸光源通過分光鏡實現垂直照明,專攻高反光表面(如手機玻璃蓋板劃痕檢測);背光源通過透射成像提取輪廓特征,在精密尺寸測量(如PCB孔徑檢測)中精度可達±1μm。選型時需綜合考慮材質特性(金屬/非金屬)、檢測目標(表面缺陷/內部結構)、環境條件(溫度/振動)三大因素。例如,食品包裝檢測常選用紅色LED(630nm)穿透透明薄膜,而醫療器械滅菌驗證則依賴紫外光源(365nm)激發熒光物質。行業數據顯示,電子制造業中同軸光源使用占比達42%,而汽車行業更傾向組合光源(如穹頂+條形光)以應對復雜曲面檢測需求。雙波長激光消除材料色差,界面測量精度0.02mm。徐州環形低角度光源無影低角度環形
高均勻性光源的設計挑戰,均勻性是評價光源性能的中心指標之一。不均勻的照明會導致圖像灰度分布不均,進而影響測量精度。為實現高均勻性,需通過光學設計優化光路,如使用漫射板、透鏡陣列或特殊導光結構。例如,積分球光源通過多次反射實現全空間均勻照明,但體積較大,適用于實驗室場景。工業級解決方案則依賴LED陣列排布和亮度微調算法。近年來,柔性導光膜技術的突破使得輕薄化均勻光源成為可能,尤其適用于空間受限的嵌入式檢測設備。湖南高亮大功率環形光源遠心平行同軸光纖傳導檢測微流控芯片,識別單細胞級生物標記。
“機械視覺光源”通常指用于機器視覺(Machine Vision)系統中的專有照明設備,其中心功能是為工業檢測、自動化識別、測量等場景提供穩定、可控的光環境。機器視覺光源是工業自動化檢測的“眼睛”,其選型直接影響系統精度和穩定性。實際應用中需結合被測物特性、檢測目標、環境條件綜合設計照明方案。機器視覺檢測(Machine Vision Inspection)是一種利用計算機視覺技術對圖像或視頻進行分析和處理,從而實現自動化檢測、識別、測量或分類的技術。它結合了光學、圖像處理、人工智能、傳感器技術和機械控制等多個領域的知識,廣泛應用于工業制造、醫療、農業、安防、交通等領域。
多光譜光源集成6-8種個體可控波長(380-1050nm),通過時序觸發實現物質成分的光譜特征提取。在農產品分選系統中,采用530nm綠光與850nm紅外的組合照明,可同步檢測表面瑕疵與內部腐爛,分類準確率提升至98%。高精度型號配備光纖光譜儀反饋系統,實時校準波長偏移(誤差≤±1nm)。制藥行業應用案例中,多光譜光源結合PLS(偏更小二乘)算法,能識別藥片活性成分分布差異(靈敏度0.5%),檢測速度達300片/分鐘。創新設計的環形多光譜模組支持徑向與軸向光路切換,在半導體晶圓檢測中可同時獲取表面形貌與薄膜厚度數據,測量效率較單波長系統提高4倍。
同軸漫射光源結合漫射板與半透半反鏡,在消除鏡面反射的同時增強表面紋理細節。其關鍵參數包括透射率(≥85%)與擴散角(120°),適用于粗糙表面檢測,如鑄造件砂眼識別。在汽車發動機缸蓋檢測中,該光源使0.2mm級氣孔的圖像灰度差擴大3倍,誤判率降至0.1%以下。智能版本內置光強傳感器,通過PID閉環控制實現亮度波動≤±1%,且支持多區域個體調光。紡織行業應用案例中,配備405nm紫外的同軸漫射系統可穿透纖維表層,精確識別紗線捻度異常,檢測速度達120米/分鐘。防護方面采用納米疏油涂層,在油污環境中保持透光率衰減率<5%/年。近紅外光實現靜脈識別,誤識率低于0.001%。江蘇高亮條形光源
環形白光LED光源提供無影照明,適用于精密零件表面劃痕檢測,支持0.1mm級缺陷識別。徐州環形低角度光源無影低角度環形
面陣光源采用COB封裝技術,在200×200mm區域內實現均勻度>90%的照明,適用于大尺寸物體全檢。在液晶面板 Mura缺陷檢測中,搭配雙面照明架構可將亮度不均勻性控制在Δ5%以內,檢測節拍縮短至15秒/片。高顯色指數版本(CRI≥95)準確還原物體真實色彩,在印刷品色差檢測中ΔE值測量精度達0.3。精密領域應用時,防爆型面陣光源通過ATEX認證,可在易燃氣體環境中穩定輸出10,000lux照度。智能調光系統支持256級灰度控制,根據物體反射率自動匹配比較好亮度,在快遞包裹面單識別中識別率超過99.9%。散熱結構采用熱管+鰭片設計,熱阻低至1.2℃/W,壽命延長至60,000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