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改善模具鋼的冷加工性能,自20世紀30年代開始,研究向模具鋼中加入S、Pb、Ca、Te等易切削加工元素或導致模具鋼中碳的石墨化的元素,發展了各種易切削模具鋼,以進一步改善其切削性能和磨削性能,減少刀具磨料消耗、降低成本。淬透性主要取決于鋼的化學成分和淬火前的原始組織狀態;淬硬性則主要取決于鋼中的含碳量。對于大部分的冷作模具鋼,淬硬性往往是主要的考慮因素之一。對于熱作模具鋼和塑料模具鋼,一般模具尺寸較大,尤其是制造大型模具,其淬透性更為重要。非高溫的熱固性模用P6,P20經滲碳淬火后使用。SUJ2模具鋼訂做商家
對截面尺寸較大的模具,要選用合金元素含量較高、淬透性好的模具鋼。當被加工材料厚度增加時,也需要考慮選擇高一檔的模具鋼。薄板下料沖孔模具用鋼的選擇。熱作模具鋼是指適宜于制作對金屬進行熱變形加工的模具用的合金工具鋼,如熱鍛模、熱擠壓模、壓鑄模、熱鐓模等。由于熱作模具長時間處于高溫高壓條件下工作,因此,要求模具材料具有高的強度、硬度及熱穩定性,特別是應有高熱強性、熱疲勞性、韌性和耐磨性。熱作模具在工作時承受著很大的沖擊力,模腔和高溫金屬接觸,反復地加熱和冷卻,其使用條件極其惡劣。鍛制模具鋼多少錢模具鋼具有較高的淬透性,以保證整個截面具有一致的力學性能。
熱作模具鋼的工作中特性不是持續的。每一次熱處理工藝金屬材料成形時,都需要用水、油、氣等原材料制冷模腔表面。因此熱模的運行狀態是反復升溫制冷,使模腔表面的金屬材料反復熱脹冷縮,即反復承擔拉壓應力場。造成腔面裂開的結果稱之為熱疲勞現象。因而,熱模鋼明確指出了第二個本質特征的要求,即具有高的熱疲勞抗力。影響熱作模具鋼的熱疲勞抗力的因素有哪些?鋼的導熱性。鋼的導熱性高,可使模具表層金屬受熱程度降低,從而減小鋼的熱疲勞傾向性。一般認為鋼的導熱性與含碳量有關,含碳量高時導熱性低,所以熱作模具鋼不宜采用高碳鋼。在生產中通常采用中碳鋼(C0.3%5~0.6%)合碳量過低.會導致鋼的硬度和強度下降也是不利的。
隨著近半個世紀以來石油化工工藝的迅猛發展,塑料產量迅速增加。塑料已經和鋼鐵、木材、水泥一起構成現代社會的四大基礎材料。大量塑料制品在生產過程中需要采用模具壓制成型,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模具工業的發展。模具材料是影響模具質量、性能和使用壽命的關鍵因素,也是模具工業發展中十分重要的一環。塑料模具材料仍以模具鋼為主,模具鋼的發展推動了工業產品向高級化、多樣化、個性化、高附加值的方向發展。世界各國都把模具鋼產量統計到合金工具鋼中,其產量約占合金工具鋼的70% ~80% 。各工業發達國家合金鋼產量約占國產量的0.1%。模具鋼一般用量不大,為了便于備料,應盡可能地考慮鋼的通用性。
模具在熱處理時,尤其是在淬火過程中,要產生體積變化、形狀翹曲、畸變等,為保證模具質量,要求模具鋼的熱處理變形小,特別是對于形狀復雜的精密模具,淬火后難以修整,對于熱處理變形程度的要求更為苛刻,應該選用微變形模具鋼制造。在選擇模具鋼時,除了必須考慮使用性能和工藝性能之外,還必須考慮模具鋼的通用性和鋼材的價格。模具鋼一般用量不大,為了便于備料,應盡可能地考慮鋼的通用性,盡量利用大量生產的通用型模具鋼,以便于采購、備料和材料管理。另外還必須從經濟上進行綜合分析,考慮模具的制造費用、工件的生產批量和分攤到每一個工件上的模具費用。對模具用鋼,按其所制造模具的工作條件,應具有高的硬度、強度、耐磨性,足夠的韌性。復合材料模具鋼供應費用
對于形狀復雜容易產生熱處理變形的各種模具鋼,為了減少淬火變形,往往盡可能采用冷卻能力較弱的淬火介質。SUJ2模具鋼訂做商家
模具鋼擠壓復雜型腔時,退火后的硬度小于100HBS;擠淺型腔時,小于160HBS,擠壓成型后,經滲碳、淬火和回火處理,表面硬度為53~62 HRC。達到表面耐磨性高,心部韌性好的要求。08Cr4NiMoV(LJ)是國內開發的冷擠壓成型專屬鋼,具有成型性能優良、滲碳層深、熱處理變形小、耐磨性好等優點。其淬火處理的較佳溫度是850℃,回火溫度可視模具工作條件選擇。調質型模具鋼:工藝要求是在完成模具機械加工后,再進行調質處理,使模具達到較好的綜合機械性能。45、55等好的碳素鋼,適宜于形狀簡單或精度要求不高、使用壽命不長的模具??梢赃x用SM45、SM55等塑料模具專屬鋼(YB/T094—1997、YB/T107—1997、YB/T129—1997),此鋼材的純凈度好,力學性能穩定。SUJ2模具鋼訂做商家
上海肅篆實業有限公司位于環城西路3111弄555號2幢-2085。公司業務分為高溫合金,哈氏合金,超級奧氏不銹鋼,雙相鋼,模具鋼,高速鋼,工具鋼等,目前不斷進行創新和服務改進,為客戶提供良好的產品和服務。公司秉持誠信為本的經營理念,在冶金礦產深耕多年,以技術為先導,以自主產品為重點,發揮人才優勢,打造冶金礦產良好品牌。肅篆實業秉承“客戶為尊、服務為榮、創意為先、技術為實”的經營理念,全力打造公司的重點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