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互聯網的概念是美國通用電氣公司(GE)于2012年提出的。而GE也認為,即使工業互聯網只能讓中國的特定行業生產率和能源效率提高1%,它也有潛力讓中國的航空、電力、鐵路、醫療、石油等行業在未來15年節省約240億美元的成本,到2030年將有潛力為中國經濟帶來3萬億美元的增長機遇。這將有力推動中國工業生產方式由粗放低效走向綠色精益、產業生態由低端初級走向檔次高完善,推動全產業鏈整體躍升。“我們為什么要發展工業互聯網?因為工業互聯網能為制造強國建設提供關鍵支撐,還能極大拓展數字經濟發展新空間。”工業互聯網為應急指揮提供實時數據,提高應對突發事件能力。江蘇工業互聯網綜合服務商
Why (為什么要推動工業互聯網)?提高生產效率: 工業互聯網可以優化生產流程,提高生產效率,減少資源浪費,實現更高水平的自動化。降低成本: 通過實時監控和預測性維護,企業可以更有效地管理設備,減少停機時間,降低維護成本。改善產品質量: 實時數據分析和監控有助于發現潛在問題,及時進行調整,提高產品質量。智能化決策: 基于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的分析,企業可以做出更明智的決策,包括生產計劃、庫存管理等方面。適應市場變化: 工業互聯網使企業更靈活、適應市場需求的變化更迅速,幫助企業更好地應對不確定性。廣東小微企業工業互聯網廠家5G技術賦能工業互聯網,支持大規模設備連接與高速數據傳輸。
工業互聯網創新能力的持續提升,為傳統工業生產帶來了更多創造性應用場景,為制造企業數字化轉型持續注入新動能。工業互聯網的英文名是 Industrial Internet。Industrial既有工業的意思,也有產業的意思。互聯網包括消費互聯網和產業互聯網。廣義的工業互聯網平臺其實就是產業互聯網平臺。狹義的工業互聯網平臺是工業互聯網的重要標志和關鍵組成,它將云計算、物聯網、大數據的理念、架構和技術融入工業生產,主要的參與廠商往往是工控企業、大型設備生產商以及制造企業。
為了滿足這些需求,工業互聯網產業應運而生,成為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與工業經濟深度融合的新型基礎設施、應用模式和工業生態。它通過對人、機、物、系統等的全方面連接,成功構建了一個覆蓋全產業鏈、全價值鏈的全新制造和服務體系。這一體系不只為工業乃至整個產業的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提供了實現途徑,更是第四次工業革新的重要基石。特別是在2010年以后,工業互聯網的雛形逐漸形成并持續發展,其在全球范圍內的影響力逐漸擴大。在這個過程中,各國官方和企業都認識到了工業互聯網的重要性,紛紛加大投入,推動其技術創新和應用發展。美國、德國等發達國家在工業互聯網方面取得了明顯進展。工業互聯網為制藥行業提供智能化生產,提高藥品質量。
重要的時間節點 :1983:以太網標準化;1989:Tim Berners-Lee發明了超文本傳輸協議HTTP;1992:TCP/IP使得PLC可以互相連接;2002:亞馬遜網絡服務AWS上線,云計算開始發展起來;2006:OPC Unified Architecture(UA) OPC統一構架是的設備、數據源和應用之間安全通信成為可能;2006:設備開始變得更加智能,同時電池和太陽能越來越強勁且經濟;2010:傳感器價格下跌,是的他們能夠被安裝到幾乎任何東西里面;2016:工業互聯網雛形開始形成;2017:工業互聯網正式成為中國國家發展戰略 。云計算為工業互聯網提供強大算力支持,加速創新步伐。廣東小微企業工業互聯網廠家
智能制造是工業互聯網的主要,實現了生產過程的自動化、數字化和智能化。江蘇工業互聯網綜合服務商
作為跨行業通用基礎設施,工業互聯網的第三個關鍵特征是其作為跨行業通用基礎設施的能力。它被設計為一種新型的工業“操作系統”,能夠支撐不同行業和領域的數字化應用,特別是那些以信息物理融合為特征的應用。對于企業而言,數據本身在未與具體應用場景結合時,并不直接創造價值。真正重要的是基于這些海量數據的工業應用創新和深度業務協同,這構成了企業較為重視的工業互聯網價值所在。例如,海爾的COSMOPlat應用解決方案不只超越了其傳統的家電制造和服務領域,更擴展到了建陶、房車、農業等15個不同的行業生態中,助力這些行業的企業用戶實現轉型升級。江蘇工業互聯網綜合服務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