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紅外顯微鏡在半導體IC裸芯片熱檢測中發揮著關鍵作用。對于半導體IC裸芯片而言,其內部結構精密且集成度高,微小的熱異常都可能影響芯片性能甚至導致失效,因此熱檢測至關重要。熱紅外顯微鏡能夠非接觸式地對裸芯片進行熱分布成像與分析,清晰捕捉芯片工作時的溫度變化情況。它可以定位芯片上的熱點區域,這些熱點往往是由電路設計缺陷、局部電流過大或器件老化等問題引起的。通過對熱點的檢測和分析,工程師能及時發現芯片潛在的故障風險,為優化芯片設計、改進制造工藝提供重要依據。同時,該顯微鏡還能測量裸芯片內部關鍵半導體結點的溫度,也就是結溫。結溫是評估芯片性能和可靠性的重要參數,過高的結溫會縮短芯片壽命,影響其穩定性。熱紅外顯微鏡憑借高空間分辨率的熱成像能力,可實現對結溫的測量,幫助研發人員更好地掌握芯片的熱特性,從而制定合理的散熱方案,提升芯片的整體性能與可靠性。在高低溫循環(-40℃~125℃)中監測車載功率模塊、傳感器的熱疲勞退化。低溫熱熱紅外顯微鏡方案設計
除了熱輻射,電子設備在出現故障或異常時,還可能伴隨微弱的光發射增強。熱紅外顯微鏡搭載高靈敏度的光學探測器,如光電倍增管(PMT)或電荷耦合器件(CCD),能夠有效捕捉這些低強度的光信號。這類光發射通常源自電子在半導體材料中發生的能級躍遷、載流子復合或其他物理過程。通過對光發射信號的成像和分析,熱紅外顯微鏡不僅能夠進一步驗證熱點區域的存在,還可輔助判斷異常的具體機制,為故障定位和性能評估提供更精確的信息。自銷熱紅外顯微鏡品牌排行熱紅外顯微鏡的高精度熱檢測,為電子設備可靠性提供保障 。
致晟光電的熱紅外顯微鏡(Thermal EMMI)系列 ——RTTLIT P10 實時瞬態鎖相熱分析系統,搭載非制冷型熱紅外成像探測器,采用鎖相熱成像(Lock-In Thermography)技術,通過調制電信號大幅提升特征分辨率與檢測靈敏度,具備高靈敏度、高性價比的突出優勢。該系統鎖相靈敏度可達 0.001℃,顯微分辨率可達 5μm,分析速度快且檢測精度高,重點應用于電路板失效分析領域,可多用于適配 PCB、PCBA、大尺寸主板、分立元器件、MLCC 等產品的維修檢測場景。
熱紅外顯微鏡(Thermal EMMI)技術,作為半導體失效分析領域的關鍵手段,通過捕捉器件內部產生的熱輻射,實現失效點的精細定位。它憑借對微觀熱信號的高靈敏度探測,成為解析半導體故障的 “火眼金睛”。然而,隨著半導體技術不斷升級,器件正朝著超精細圖案制程與低供電電壓方向快速演進:線寬進入納米級,供電電壓降至 1V 以下。這使得失效點(如微小短路、漏電流區域)產生的熱量急劇減少,其輻射的紅外線信號強度降至傳統檢測閾值邊緣,疊加芯片復雜結構的背景輻射干擾,信號提取難度呈指數級上升。
熱紅外顯微鏡能夠探測到亞微米級別的熱異常,檢測精度極高 。
相較于宏觀熱像儀(空間分辨率約50-100μm),熱紅外顯微鏡通過顯微光學系統將分辨率提升至1-10μm,且支持動態電激勵與鎖相分析,能深入揭示微觀尺度的熱-電耦合失效機理。例如,傳統熱像儀能檢測PCB表面的整體熱分布,而熱紅外顯微鏡可定位某一焊點內部的微裂紋導致的局部過熱。技術發展趨勢當前,熱紅外顯微鏡正朝著更高靈敏度(如量子點探測器提升光子捕捉能力)、多模態融合(集成EMMI光子探測、OBIRCH電阻分析)及智能化方向發展,部分設備已內置AI算法自動標記異常熱點,為半導體良率提升、新能源汽車電驅系統熱管理等應用提供更高效的解決方案。熱紅外顯微鏡可用于研究電子元件在不同環境下的熱行為 。檢測用熱紅外顯微鏡按需定制
熱紅外顯微鏡支持芯片、電路板等多類電子元件熱檢測。低溫熱熱紅外顯微鏡方案設計
致晟光電在推動產學研一體化進程中,積極開展校企合作。公司依托南京理工大學光電技術學院,專注開發基于微弱光電信號分析的產品及應用。雙方聯合攻克技術難題,不斷優化實時瞬態鎖相紅外熱分析系統(RTTLIT),使該系統溫度靈敏度可達0.0001℃,功率檢測限低至1uW,部分功能及參數優于進口設備。此外,致晟光電還與其他高校建立合作關系,搭建起學業-就業貫通式人才孵化平臺。為學生提供涵蓋研發設計、生產實踐、項目管理全鏈條的育人平臺,輸送了大量實踐能力強的專業人才,為企業持續創新注入活力。通過建立科研成果產業孵化綠色通道,高校的前沿科研成果得以快速轉化為實際生產力,實現了高校科研資源與企業市場轉化能力的優勢互補。
低溫熱熱紅外顯微鏡方案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