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工具夾頭制造商的基準規之間存在明顯的差異。這一肯定的判斷是基于多年來對不同制造商的工具夾頭產品進行成百上千次測量的結果。簡言之,它們的確不同。即使假定市場銷售的所有工具夾頭均與它們各自對應制造商的基準規相符,但不同的制造商采用的基準規卻并不相同。隨之產生了一個問題:不同制造商的工具夾頭與機床主軸的適配性也不盡相同。其原因很簡單:沒有標定標準錐度的“母基準規”。雖然位于馬里蘭州的美國國家標準和技術研究所(NIST)和一些高水平計量實驗室(如位于俄亥俄州的Timken公司實驗室)具備了在確定環境條件下采用具有適配精度的回轉工作臺測量錐度的能力,但沒有單一基準實物量規能夠方便地檢定其它具有相同尺寸和錐度的實物量規。可以理解,在沒有單一基準源或可供所有量規溯源的基準規的情況下,市場上不同廠家的產品與標準規定尺寸的符合程度就存在差異,而這些差異將影響與主軸的配合質量。下面作進一步分析。智能機器人工廠自動化對刀儀。南京工位定制工廠自動化生產線
近年來,因其老齡化加速的客觀現實,日本更加重視利用協作機器人實現工人勞動經驗和行為模式的學習積累。日本安川電機于2015和2020年分別推出了協作機器人HC10和HC20XP。操作人員可以直接移動HC10/20的手臂,通過移動中的指導將任務操作教給機器人。2017年,日本川崎重工推出名為“繼承者”的新型協作機器人。通過人工智能算法反復學習工人操作,“繼承者”可以精確再現那些需要微調的精細動作,進而精細完成先前難以實現自動化的人工操作工藝,將工人的經驗積累傳承下去。目前,“繼承者”已被應用于川崎重工的西神戶工廠,未來還將部署到全球工廠中并實現在線監控與遠程協作。湖州智能機器人工廠自動化生產線擰緊生態系統工廠自動化上料機。
并聯機器人也被稱為平行連桿機器人,業內根據其外型俗稱“蜘蛛手”,通過多組平行的連桿機構驅動末端執行器,末端執行器的定位可以通過其手臂輕松控制,從而實現高速操作,具有高速、高剛性、高精度的特點,并且所需作業空間小。這類機器人常見于高速分揀、包裝等場景,如飲料生產線的瓶蓋擰緊、產品裝箱、碼垛等。協作機器人目前被看做工業機器人發展的新方向,主流觀點認為未來智能工廠是人與機器和諧共處所締造的,其設計上注重與人類在共享工作空間內的安全交互,具備感知能力,能在無需安全圍欄的情況下與人類員工近距離協同工作。這類機器人通常具有較小的體積和較輕的重量,生產過程中的靈活性比較大,可廣泛應用于汽車零部件制造、電子裝配等領域。
協作機器人完全無需傳統工業機器人的護欄或圍籠,可與人類在協作區域內直接交互工作;從平臺靈活性維度可分為固定位置式和自由移動式,從結構形態可分為單臂式和雙臂式。協作機器人本質上依舊是工業機器人,并不是某種全新結構的產品。簡單而言,傳統的工業機器人更注重精度和速度,而協作機器人則注重人機安全共存和簡便的操作性,兩者的主要差異如表1所示。協作機器人與傳統工業機器人只是兩類基于不同市場定位的工業產品,傳統工業機器人是生產線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協作機器人用于輔助或替代人類在生產線中的部分作用。智能制造工廠自動化機器人。
據IFR(國際機器人聯合會。后注)資料,2023年全球機器人安裝量約56萬臺,同比增長1%。從訂單情況看,亞洲市場2023年下半年訂單減少,歐洲四季度訂單呈個位數增長,而美洲則出現兩位數下降。按行業分,電子、汽車、機械是機器人安裝量比較大的行業,分別為15.9、14和6.8萬臺,所占份額28%、25%和12%。按地區分,亞洲40.4萬臺,占比73%;其次是歐洲8.6萬臺,占比16%;美洲6.3萬臺,占比11%。目前全球在運行的機器人保有量約390萬臺,不斷刷新紀錄。新技術簡化了自動化解決方案,推動著機器人應用的快速拓展。相關資料顯示,2024年度機器人行業呈現以下巨大的發展趨勢。擰緊生態系統工廠自動化解決方案。舟山擰緊生態系統工廠自動化3D視覺擰緊定位
智能制造工廠自動化。南京工位定制工廠自動化生產線
2011年,美國發布《國家機器人計劃1.0》,旨在通過創新機器人研究和應用,加速機器人發展和使用,實現協作機器人與人類伙伴的共生關系。2017年,美國發布《國家機器人計劃2.0》,在“普遍性:協同機器人的無縫集成”政策下,聚焦基礎技術研發,以實現協作機器人從各方面協助人類,實現多人與多機器人之間的交互協作。同年,美國**部牽頭建立了“國家制造創新網絡”計劃下屬的先進機器人制造創新機構。2017年至2021年,經過多輪項目征集,先進機器人制造創新機構陸續發布了18個圍繞協作機器人技術應用展開的項目。如圖1所示,協作機器人在先進機器人制造創新機構每年度發布項目中的占比保持在25%以上,整體占比約為41%。南京工位定制工廠自動化生產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