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中國機器人產業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國產機器人加速“出海”,受到其他國家企業和民眾的歡迎。中國海關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工業機器人出口增速達86.4%。“中國的倉儲機器人或將緩解日本的物流緊張”——今年1月,《日經亞洲評論》以此為題刊文稱,中國倉儲機器人初創公司如今熱衷于出貨日本市場,后者正努力解決物流行業迫在眉睫的瓶頸。文章介紹了一個案例:總部位于深圳的倉儲機器人企業——炬星科技公司計劃兩年后將面向日本市場的年出貨量提高至3000臺,是現有規模的10倍。倉儲機器人類似于包裹分揀人員,可在狹小空間內有效運行。該公司計劃把那些擁有小型倉庫的物流企業定位為主要目標客戶。日本一家物流中心去年夏天訂購了60臺炬星科技的機器人,成功地將雇員人數從90人減少至40人。擰緊生態系統工廠自動化3D視覺擰緊定位。蘇州擰緊生態系統工廠自動化抗扭力臂
抗扭力臂是與擰緊系統配合使用,共同完成螺栓等緊固件的裝配擰緊,抗扭力臂能夠抵消來自氣動、電動擰緊軸在裝配擰緊過程所產生的扭矩反沖力,同時使用氣動平衡控制系統,實現臂端平衡,實現精細精定位。工業4.0生產模式下,螺栓擰緊有了更高的要求。目前高精度的擰緊工具已經滿足大部分要求,但在一些狹窄空間的螺栓,標準工具無法進行擰緊作業,因此,在滿足擰緊要求的標準下,需要使用擰緊特殊頭進行擰緊作業,特殊頭集成在高精度的擰緊工具上,既保證擰緊質量要求,又提高裝配效率。徐州智能制造工廠自動化抗扭力臂蘇州智能機器人工廠自動化。
集成機器人控制是一種新興的工業自動化技術,它通過統一機械設備和機器人的控制,簡化了傳統的通訊連接方式。在傳統的工業應用中,機器人和機械設備由各自的**控制器控制,并通過通訊協議實現配合作業。這種方式下,機器人與設備的控制相對**,且需要掌握不同的編程語言,增加了集成的復雜性和難度。集成機器人控制的出現,旨在解決這一問題,通過統一控制平臺,實現更高效的設備與機器人協同作業。目前市場上主要有兩種集成方式:一種是保留機器人**控制器硬件,如西門子的SRCI功能,另一種是取消機器人控制器硬件,直接采用具有運動控制功能的自動化控制器。
人機協作:人機協作仍然是機器人技術的主要發展趨勢。傳感器、視覺技術和智能夾具的快速發展,使機器人能夠對環境變化做出實時反應,從而安全地與人類一起工作。新應用場景:協作機器人的應用為人類提供了一種新的工具,可以減輕人工的負擔并提供支持。可以協助完成需要搬運的重物、重復動作或在危險環境中工作。協作機器人的應用范圍不斷擴大。近期市場對焊接協作機器人需求不斷增加,由于熟練焊工的短缺,協作機器人成為一種新的解決方法。與傳統互補:協作機器人將是對傳統工業機器人的補充,而不是取代。相對而言,傳統工業機器人的運行速度更快,對提高生產率和產品利潤率至關重要。擰緊生態系統工廠自動化生產線。
工業機器人需要依靠各種傳感器來獲取周圍環境的信息,以便進行正確的定位、導航和避障等任務。常見的傳感器類型包括:視覺傳感器:視覺傳感器用于捕捉目標物體的圖像或視頻數據,如攝像頭、激光雷達等。通過分析這些數據,機器人可以實現物體識別、定位和跟蹤等功能。力/扭矩傳感器:力/扭矩傳感器用于測量機器人所受到的外力和扭矩,如壓力傳感器、扭矩傳感器等。這些數據對于機器人的運動控制和負載監測至關重要。接近/距離傳感器:接近距離傳感器用于測量機器人與周圍物體的距離,以確保安全的運動范圍。常見的接近/距離傳感器有超聲波傳感器、紅外傳感器等。編碼器:編碼器是一種用于測量旋轉角度和位置信息的傳感器,如光電編碼器、磁性編碼器等。通過對這些數據的處理,機器人可以實現精確的位置控制和軌跡規劃。南通智能機器人工廠自動化。無錫工位定制工廠自動化3D視覺擰緊定位
智能機器人工廠自動化3D視覺擰緊定位。蘇州擰緊生態系統工廠自動化抗扭力臂
2011年,美國發布《國家機器人計劃1.0》,旨在通過創新機器人研究和應用,加速機器人發展和使用,實現協作機器人與人類伙伴的共生關系。2017年,美國發布《國家機器人計劃2.0》,在“普遍性:協同機器人的無縫集成”政策下,聚焦基礎技術研發,以實現協作機器人從各方面協助人類,實現多人與多機器人之間的交互協作。同年,美國**部牽頭建立了“國家制造創新網絡”計劃下屬的先進機器人制造創新機構。2017年至2021年,經過多輪項目征集,先進機器人制造創新機構陸續發布了18個圍繞協作機器人技術應用展開的項目。如圖1所示,協作機器人在先進機器人制造創新機構每年度發布項目中的占比保持在25%以上,整體占比約為41%。蘇州擰緊生態系統工廠自動化抗扭力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