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技抖空竹動作常見的有如下幾種:
一、雞上架
即待空竹急轉之后,將繩扣解開并把空竹拋起,用棍接住,使之在棍上跳滾或轉到另一棍上;
二、仙人跳
用腳踏在繩的中段,使在腳一側轉動的空竹由腳背上躍過至另一側;
三、滿天飛
將空竹拋起,然后用繩接住,再抖或再拋擲;
四、放捻轉
*單軸適合此玩法,即把軸端(尖頭)放落到平滑的地面,輪面朝上,使之旋轉,待轉速減慢時救起再抖。
抖空竹深受廣大中老年人喜愛。空竹價格低廉,易于學練,也不受場地限制。空竹抖起來嗡嗡作響如牛鳴,十分悅耳,同時還能做出很多花樣招式,具有很強的技巧性和觀賞性,故而使不少人樂此不疲。
學習抖空竹,須先從抖雙頭空竹學起,然后再學抖單頭空竹。掌握基本功之后,再增加難度做花樣招式。只要肯于鉆研,勤練不輟,必有收益。不*可以做到抖、撈自如,而且還可以達到手、眼、身、法、步中規中矩,挑、扔、背、跨、盤身手不凡,成為抖空竹的高手。
如何區分雜技好與壞?表演雜技秀
中國雜技的藝術特色有: 一、特別重視腰腿頂功的訓練。 二、險中求穩、動中求靜,顯示了冷靜、巧妙、準確的技巧和千錘百煉的硬功夫。 三、平中求奇。以出、神入化的巧妙手法,從無到有,顯示人類的創造力量。 四、輕重并舉,通靈入化,軟硬功夫相輔相成。 五、超人的力量和輕捷靈巧的跟斗技藝相結合。 六、大量運用生活用具和勞動工具為道具,富于生活氣息。 七、古樸的工藝美術和形體技巧的結合。 八、中國雜技有極大的適應性,表演形式、場所多樣化。 九、中國雜技有嚴密的師承傳統,又與姊妹藝術關系密切。浙江雜技千手觀音雜技演出配套全的公司選擇上海云芝。
中國雜技團的前身是“中華雜技團”,1953年更名為中國雜技團,是**早的**中國出訪的藝術團體,到2014年,中國雜技團的足跡遍及祖國各地并出訪124個國家和地區。
此外,還有浙江曲藝雜技總團,同為國內前列、國際**的雜技團體,其前身是從事蘇州評彈表演的浙江曲藝團,其演出足跡遍及世界各地,在國際和國內的比賽中數十次獲得重量級的獎項,每年國內外總演出場次達到2000場左右。這樣的團體國內還有很多,因為中國的雜技在國際上太有名了,隨便一個省級的雜技團體就能在國際賽事上獲獎,在號稱“中國雜技之鄉”的吳橋,就有很多類似的團體,在國內聲名不顯,在國際上卻屢獲大獎,盡管它小,但并不妨礙我們敬佩這些團體。
挑戰人體極限更多的是想展示給人們看,鼓勵人們,人其實并不**局限于當前,敢于挑戰自我,才會有更高的高度。不可否認,有些雜技節目例如軟功(柔術)之類的節目,看著一個人將自己的身體擰來擰去,確實看上去有點難受。一方面可能是因為違反了身體的正常規律;另一方面可能是由于演員的在做高難度動作的時候,思想高度集中于在動作上,而忽略面部表情,導致讓觀者看起來有些難受的緣故。由于早期的雜技更注重技巧的難度有多高,并不太在意表演,隨著時代進步,網絡上已經能夠看到許多國內外高水準的藝術表演,觀眾對于藝術欣賞的能力逐步提高,原本的表演方式已經不符合現在的現代人的審美觀念了。因此現在的雜技團在對于節目的編創上,結合了許多如舞蹈、戲曲等姊妹藝術,在不降低雜技技巧難度的前提下,也開始更加著重的表現人物的情感,設定特有的情節事件,加強舞美效果,著重強調節目的觀賞性。讓觀眾能夠欣賞到驚險刺激、美輪美奐的綜合藝術表演。其實雜技是想通過高難度的技巧表演,表現出一種堅毅、智慧、勇于挑戰的品格力量,因此,雜技相對來說會比其他門類的藝術表演具有更多的觀賞性和娛樂性。中國雜技表演選擇上海云芝。
柔術,是對身體結締組織的拉伸,訓練過程十分痛苦,疼痛程度無法想象,故能堅持下來的少之又少,且柔術大多數存在于藝術體操,舞蹈,雜技訓練中,像蒙古那樣專業柔術并不多,***先說腿部。1.腳背,圖一芭蕾要求腳本軟度,藝術體操要求比較高,基本是對骨頭的拉伸,十分痛苦,比較高境界腳背對折。2小腿,圖二三豎叉即對小腿韌帶的拉伸,而藝術體操常常要求達到270或以上,即后腿貼地,前腿完全垂直地面,需要常年累月地拉伸,日常痛苦。3大腿根部,圖四即在兩腿左右分開180基礎上,將兩腿向上拉伸,一般畢竟容易,有的舞蹈生甚至也能達到270-300度4胯部(大腿內側)圖五即兩腿左右分開180基礎上,頂住臀部,將兩腿向后拉伸,難度比較高,疼痛程度常人無法想象,一般學員躺在練功凳上兩腿左右分開,教練向下壓直到兩腳貼地5后胯跟,圖六即在豎叉基礎上,在后腿膝蓋處增加高度,需要極強的腰部柔韌性,藝術體操運動員很多可以主動250度甚至以上。 東方雜技遇上西方芭蕾---雜技肩上芭蕾。寶山區雜技草帽
雜技表演匯聚了很多演員的辛苦訓練。表演雜技秀
那為什么有這么多河南人練習雜技呢?1.歷史悠久:據出土文物記載,這里的雜技可以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河南濮陽和山東東阿都是中國雜技的**初發源地,距今已經有3000多年的歷史了。2.**基礎:人口眾多只是原因之一,但大家都非常清楚雜技是一個專業性非常強的項目,大多數都采取自小培養的策略,所以必須得有人會,才能將其傳承下去,所以沒有一定的**基礎是不可以的。河南曾經做過唐宋時期的都城,而雜技本身就是市井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自然存在**基礎,所以雜技保育和傳承工作做得非常好。3.現實原因:人口眾多,競爭激烈,教育資源分配存在嚴重失衡(只有鄭州大學是211院校);受到黃河改道和“黃泛區”的影響(花園口決堤慘案),而且還要靠天吃飯,導致很多地區農業欠收,不能像東北農民一樣可以實現自給自足,養家糊口(我本人就是一名東北人);計劃生育時期存在大量的“黑戶”,超生現象嚴重,父母很難供養孩子(比如尹中華尹素麗一家姊妹七個,就有五個練習雜技的);當地農民外出打工,形成了非常嚴重的“留守兒童”問題。。
表演雜技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