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漿溶液的傳熱系數隨其流量和濃度的變化。從圖中可知:傳熱系數是隨著流量的增加而增加、隨著冰漿濃度的增加而減小。這是由于冰漿濃度的增加減小了溶液的擾動,通過換熱器的流動是層流而不是紊流。盡管在較高冰漿濃度下,其傳熱系數下降,但由于微小的冰晶增加了其傳熱表面積,以及具有較大的傳熱溫差,仍然使其具有較高的傳熱量。動態冰漿由于具有蓄冷密度大、流動性和傳熱性能好等優點,現已被用于蓄冷空調系統中用于用電負荷的“移峰填谷”,還有用于工業處理過程和食品工程領域中。隨著對動態冰漿技術的深入研究,其設備成本將降低、運行效率將提高,潛在的應用領域將進一步擴大,動態冰漿是一種非常實用的新技術。物聯網技術實現冰漿系統遠程監控,實時優化能效和故障預警。江蘇蒸發式冰漿蓄冷原理
烷冰漿采用了簡單高效的理念,采用冷水機組、風泵、水泵等通用高效設備,流程簡單,控制容易,維護方便,氣態丁烷通過風泵加壓進入冷水機蒸發器,通過氣液相變高效換熱冷凝,液態丁烷和水一起進入水泵,再與水直接接觸再蒸發為氣態進行高效熱交換,水放出相變熱變為冰激凌式冰,可以泵送,冰漿流入蓄冰槽,氣態丁烷進入風泵不斷循環;氣囊接通循環系統,使系統既封閉又自動保持常壓(大氣壓力);冷水機蒸發器中丁烷溫度控制在20C左右(風壓約10kpa);蓄冰槽中氣態丁烷蒸發溫度在-0.50C左右(氣壓約0kpa),蓄冰槽中冰水混合溫度在00C。丁烷冰漿技術綜合能效比可達4.0,尤其投資省,可低于常規冷水機組空調投資,而且省電費更多可達40-70%。丁烷冰漿缺點是丁烷易燃易爆,有安全性要求,由于是密閉系統、充填量小(只約30g/kw)、強制通風且系統壓力低(只0-10kpa),丁烷不易泄露,采用安全防范措施,嚴格按安全規程操作,丁烷冰漿明顯比氨制冷系統風險小,也比燃氣熱水器/廚房煤氣風險低。丁烷冰漿冰蓄冷技術現已有1P原理樣機,產品樣機在準備當中。廣西氣體射流冰漿蓄冷儲能冰漿蓄冷流程的設計應考慮實際用冷需求,實現靈活調節。
(盤管和冰球放冷速率只有總蓄冷量的 12.5%,在一般空調的10 小時,只能平均融冰,運行收益大打折扣)冰漿融冰速率高,運行費用多 30%以上冰漿的表面積是盤管和冰球結冰的上百倍,幾乎沒有融冰放冷速率的限制,在融冰供冷時,可以集中在電價高峰時段,較好地保證了用戶的運行效益。而盤管和冰球受限極為有限的表面積和靜止水的不良傳熱條件,融冰放冷速率只有總蓄冷量的12.5%,融冰放冷時,基本是平均在 10 小時以上的供冷時間,50%以上融冰冷量浪費在電價平段,沒有很好的運行效益。
(盤管和冰球放冷速率只有總蓄冷量的 12.5%,在一般空調的 10小時,只能平均融冰,運行收益大打折扣)冰漿融冰速率高,運行費用多 30%以上,冰漿的表面積是盤管和冰球結冰的上百倍,幾乎沒有融冰放冷速率的限制,在融冰供冷時,可以集中在電價高峰時段,較好地保證了用戶的運行效益。而盤管和冰球受限極為有限的表面積和靜止水的不良傳熱條件,融冰放冷速率只有總蓄冷量的12.5%,融冰放冷時,基本是平均在10小時以上的供冷時間,50%以上融冰冷量浪費在電價平段,沒有很好的運行效益。動態制冰技術可快速生成高含冰率冰漿(20%-40%),提升蓄冷密度。
過冷水式動態冰蓄冷技術是通過把普通淡水冷卻到低于0℃的液態過冷狀態,再經超聲波促晶生成流態化冰漿的技術,過冷水式動態冰蓄冷技術的主要先進技術點在于把制冰過程的熱傳遞和冰水相變兩個環節從空間上徹底分離,一舉解決傳統制冰工藝中結冰對傳熱的惡劣影響,從而大幅度降低其制冰能耗并提高制冰效率。過冷水式動態冰蓄冷技術是通過把普通淡水冷卻到低于0℃的液態過冷狀態,再經超聲波促晶生成流態化冰漿的技術,過冷水式動態冰蓄冷技術的主要先進技術點在于把制冰過程的熱傳遞和冰水相變兩個環節從空間上徹底分離,一舉解決傳統制冰工藝中結冰對傳熱的惡劣影響,從而大幅度降低其制冰能耗并提高制冰效率。冰漿換熱器采用板式設計,融冰側流速控制在0.6-0.8m/s較佳。江蘇蒸發式冰漿蓄冷原理
冰漿蓄冷罐需設置攪拌裝置防止冰晶板結,維持均勻懸浮狀態。江蘇蒸發式冰漿蓄冷原理
(盤管和冰球集裝箱式的蓄冰罐和一定尺寸要求的蓄冰盤管以及有多少盤管和冰球才能相應地蓄多少冷量的致命問題)冰漿蓄冰罐設置靈活、蓄冷增容性好。冰漿蓄冷的蓄冰罐只是一個存水的容器,長寬高尺寸可以分散靈活設置;冰漿制取裝置不受時間限制,簡單地增大蓄冰罐體積,就利用周六日雙休日夜間 16 小時低谷電,在下一周的周一到周三實現全蓄冷以獲得更多的運行效益。而冰球和盤管則必須增加2倍的冰球和盤管裝置,價格昂貴,不劃算。(盤管和冰球蓄冷量與盤管和冰球的材料成本的一對一的正比關系)。江蘇蒸發式冰漿蓄冷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