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HD腸道菌群差異與癥狀及其病理的關系
2018年Prehn-Kristensen[2]等對11名男性ADHA患者(9-17歲)和13名健康男性進行測序分析發現ADHD兒童腸道擬桿菌科、奈瑟菌科和奈瑟球菌含量升高,腸道菌群α多樣性降低,且多動癥狀與α多樣性呈負相關,同時還發現ADHD腸道擬桿菌的相對豐度與多動和沖動呈正相關,奈瑟菌屬和奈瑟球菌屬可以作為青少年多動癥的潛在生物標志。
2020年解軍總醫院團隊[3]對6-12歲的ADHD患兒和健康兒童進行腸道菌群測序分析發現:1.ADHA患兒糞腸桿菌屬和韋榮球菌屬明顯降低,腸球菌屬、氣味桿菌屬明顯增高。2.糞腸桿菌屬和炎癥因子成反比例變化、腸球菌屬異常會影響多巴胺前體轉化和氣味桿菌屬增高并造成多巴胺代謝通路異常,可能會引起ADHD發病。 菌群移植的臨床應用疾病類型——上海沃本!安徽自體菌群移植成功案例
糞便微生物菌群移植(FMT)是一種將供者糞便樣本轉移至腸道的醫療策略,目的是恢復患者正常的腸道微生物菌群。根據移植的來源,FMT可分為同種異體FMT(來自健康供體的糞便)和自體FMT(患者接受自己的糞便),其中,同種異體FMT是常見的。糞便微生物可在實驗室中通過四種不同的方法制備:粗濾、過濾+離心、微濾+離心、純化,這些方法可以縮短處理時間,以減少活菌的損失。糞便微生物群移植的部位包括消化道上段、中段和下段。菌群膠囊可以通過消化道上段給藥,而菌群懸液則可以通過結腸經內鏡腸管進入消化道下段!安徽供體菌群移植**共識菌群移植在帕金森患者中的應用——上海沃本!
腸道菌群調節抑郁癥的機制有哪些?
2調節免疫系統據研究表明腸道菌群和免疫系統之間有相互作用來影響宿主的身體變化情況,健康的腸道菌群能維持腸道黏膜的完整性,減少炎癥反應和免疫應激,抑郁癥患者伴隨著免疫系統的紊亂,腸道黏膜完整性收到影響,炎癥因子分泌增加使得炎癥反應加重。因此可以通過調節腸道菌群的平衡使得抑郁癥患者的免疫系統功能得到改善,維持腸道黏膜的完整性,減少分泌的炎癥因子,減輕炎癥反應來緩解抑郁癥狀。
3調節腸道-腦軸的交流腸道菌群可以通過腸道-腦軸(Gut-BrainAxis)與神經系統進行交互作用。腸道菌群代謝產物和信號分子能夠通過腸道-腦軸來傳遞信號,以此來調節抑郁癥患者的情緒變化和認知功能。這種相互作用可以通過多種途徑實現如神經傳導、免疫調節和介導等。
阿爾茨海默病難治難醫?菌群移植帶來新曙光!《2019年全球衛生估計報告》顯示,在過去20年,阿爾茨海默病(AD)和其他形式的癡呆癥已經成為全球占據重要死因之一。截至2019年,我國有超過1千萬名AD患者,是全球AD患者數量很多的國家,占世界AD患者總人口的1/4,而且這個數字還在隨人口老齡化不斷攀升。近年來,一些臨床和實驗證據都提示腸道菌群在神經退行性疾病的發生及發展中扮演著重要角色,腸道菌群移植(FMT)有望成為預防或診療AD的良方~菌群移植的臨床應用疾病類型--上海沃本。
在人類對生物醫學的探索進程中,無數創新和突破在無數個領域內為我們的健康提供了保障。其中,菌群移植以其獨特的魅力,正在逐步改變我們對許多疾病的理解和解決方法。菌群移植,這個看似簡單的概念,實際上是一種復雜的生物醫學技術。它通過將健康人糞便中的菌群移植到患者腸道,以此來重建患者腸道內的微生物平衡,從而解決腸道及腸外疾病。這一解決方法為我們開辟了一個全新的解決領域,也讓我們對人體的微生物生態系統有了更深的理解。沃本&同濟大學攜手亮相2021世界人工智能大會!浙江糞便菌群移植成功案例
腸道菌群移植為漸凍癥提供新方向。安徽自體菌群移植成功案例
2019年Front Neurol發表了一篇FMT-ALS的研究方案[3]。研究者們將進行一項多中心隨機雙盲臨床試驗,采用腸道菌群移植技術(FMT)對ALS患者進行干預。42名早期ALS患者將以2:1的分配比例入選(28名接受FMT的患者與14名對照組)。在基線和第6個月,進行FMT。
主要結果是從基線到第6個月,FMT的患者和對照組之間的Treg數發生變化。次要結果包括特定的生物學目標,包括深入分析免疫細胞和炎癥狀態變化、ALS的中心和外周生物標志物,以及分析腸道、唾液和糞便微生物群。除安全性和生活質量外,其他次要目標包括驗證ALS的臨床結果(生存率、強迫肺活量和ALSFRS-R的改變)。預期成果:FMT將增加Treg數量和抑制功能,將運動神經元周圍的免疫系統切換到,神經保護狀態。對免疫細胞群、細胞因子水平和微生物群(腸道、糞便和唾液)的分析將揭示可能導致退行性ALS病程的早期過程。這是將FMT作為潛在干預措施的試驗,以在早期階段改變對ALS和疾病進展的免疫學反應。 安徽自體菌群移植成功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