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20日,國家衛健委財務司發布了《關于印發全國醫療服務項目技術規范(2023年版)的通知》(國衛財務發〔2023〕27號)。該《技術規范》統一了市面上所有醫療項目的及其相關操作內容、技術要求&難度、風險程度、收費體系等相關要素。
在公布的全國醫療服務項目技術規范(2023年版)中,把腸道菌群移植列入了醫療新增項,其項目編碼為KPH3M401。
腸道菌群移植的項目內涵:將糞菌凍干粉或糞菌顆粒包裹于膠囊中,通過口服進入人體腸道;或通過鼻飼、插胃管、消化內鏡下噴灑的方式移植從健康人群糞便中分離的糞菌進入腸道,重新恢復腸道菌群的動態平衡,以達到由于腸道菌群失調導致的多種腸道疾病的目的。而對于該技術的人員配備和操作時間也進行了要求:醫2護3,每人平均耗時2小時。并且該技術規范評估了腸道菌群移植項目的技術難度為52,風險程度為10(技術難度與風險程度均以1-100分賦值,即操作難度越大,分數越高)。 上海沃本提高高標準供體的菌群移植!山西直腸菌群移植**共識
研究表明菌群移植對于7-16歲自閉癥兒童來說是安全且耐受性良好的zhiliao方式。能使得ASD患兒的胃腸道癥狀跟ASD相關行為癥狀出現好的改善,且效果持續有8周。與臨床癥狀改善一致的是來自供體的菌群和噬菌體部分在受者體內出現定植,受者的腸道菌群組成開始趨向供體。這與腸道菌群可能導致部分胃腸道和自閉癥癥狀的假設一致。本研究結果為理解腸道微生物群和ASD的聯系提供了重要的證據,研究者表示接下來將進行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試驗,更進一步研究菌群移植在改善兒童自閉癥和胃腸道癥狀中的效果~山東菌群移植有多少成功的上海沃本專注于菌群移植改善各類癥狀!
“健康”、“合格”的糞便可是百里挑一的哦,據報道合格率在2%左右,健康糞便的收集是為了做糞菌移植科研。而且你要知道,糞便能治病可不是一兩天的事了,糞菌移植技術,于我國東晉時期的葛洪在《肘后備急方》中記載了用糞液改善食物中毒及腹瀉的患者當然了,這里說的糞便能治病并不是簡單的用糞便治病,而是將健康人糞便中的功能菌群,移植到患者胃腸道內,重建新的腸道菌群,實現腸道及腸道外疾病的改善。目前通過糞便菌群移植技術,幫助患者重新建立正常的腸道細菌環境,這樣就能夠應用在許多疾病中,比如艱難梭菌、炎癥性腸病、代謝綜合征、兒童自閉癥、糖尿病、肥胖等等,甚至目前有研究證實糞便菌群對抑郁的也有一定的效果~
過去,人們對于體內菌群的認知主要依靠簡單的定性分析,比如觀察大便的形狀、顏色等。但是,這種傳統的方法只能粗略地了解腸道狀況,無法對菌群結構做出精確分析。隨著科技的發展,現代醫學已經能夠通過先進的檢測技術,對菌群進行深入研究。近年來,國內外研究者已經開發出多種針對腸道菌群的檢測方法。其中常用的有涂片法、培養法、分子生物學方法等。涂片法主要是通過顯微鏡觀察細菌的數量、種類和分布情況;培養法則可以通過培養細菌來了解菌群的生長特性;分子生物學方法則可以通過分析細菌的基因組,了解菌群的構成和功能。菌群移植的治療過程看似簡單,但其實包含了許多細致和復雜的步驟。
近20年來,全球范圍內兒童自閉癥(ASD)患病率***升高,特別是在“譜系”障礙的概念提出后。一些國際組織估計世界范圍內ASD患病率為1%。從2000年起,我國多個城市也對ASD的患病率做過調查,報道的患病率在0.1%~0.75%之間。腸道微生物群可以通過神經內分泌、神經免疫和自主神經系統影響大腦發育和行為,即腦-腸軸之間的信息交互作用。因此改變自閉癥患者腸道菌群,有望調節其社交行為、應激誘導行為以及學習和記憶表現。人體腸道內有超過1000種細菌以及古細菌等微生物,他們共同構成了腸道微生態,新的研究發現自閉癥與腸道微生態失衡關系密切。患兒的腸道微生態不同于健康兒童,研究表明通過重塑腸道微生態可以減輕自閉癥譜系的相關癥狀評分。阿爾茲海默難治難醫?菌群移植帶來新曙光--上海沃本。海南腸道菌群移植成功率高嗎
CELL一圖讀懂:菌群-腸-腦軸--上海沃本。山西直腸菌群移植**共識
自從FMT技術開展以來,國內外對其臨床實踐尚未建立統一的、標準的方法,導致各類研究背后的臨床療效差異性較大,損害了醫生和患者對FMT診療的信心,阻礙FMT研究的發展。在中華醫學會腸外腸內營養學分會、中國國際醫療保健促進交流會加速康復外科分會、中國微生態診療創新聯盟和上海預防醫學會微生態專業委員會的倡議下,我國較早關于菌群移植標準化方法學及臨床應用共識制定,2020年7月中華胃腸外科雜志發表《菌群移植標準化方法學的建立與臨床應用中國共識》和《菌群移植途徑的選擇與建立臨床應用中國共識》。菌群移植標準化方法學的建立,將有力提高FMT的療效,降低不良反應的發生率,進一步推進該技術在臨床上的廣泛應用。山西直腸菌群移植**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