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施用寧夏礦物質有機肥:解鎖土壤活力與作物品質的“雙贏密碼
2025年7月,全國多地進入夏播關鍵期,礦物質有機肥憑借其“全營養、高活性、可持續”的特性,成為農民提升土壤肥力、改善作物品質的“新寵”。然而,記者從多地農技推廣部門了解到,部分農戶因施用不當導致燒苗、土壤板結等問題頻發。農業專“家”提醒,礦物質有機肥并非“萬“能”肥”,科學施用需把握“三要三不要”原則。
要精“準”配比,不要盲目混用
礦物質有機肥融合了礦物肥的速“效”養分與有機肥的緩釋特性,但需警惕“養分拮抗”。例如,貴州美加特礦物質肥富含15種中微量元素,若與堿性肥料(如碳銨)混用,易導致氨氣揮發,降低肥效;與硝態氮肥混用則可能引發硝酸鹽超標。江蘇鹽城農技員王建國建議:“礦物質有機肥應與化肥按3:7比例配合施用,既能滿足作物關鍵生長期的速“效”需求,又能通過有機質改善土壤團粒結構。”
要充分腐熟,不要生肥下地
未腐熟的有機肥是病蟲害的“溫床”。以畜禽糞便為例,其含鹽量高、激“素”殘留多,若未經高溫堆肥(50℃以上持續10天)或添加腐熟菌劑,施入土壤后易滋生線蟲、根蛆,并釋放有機酸灼傷根系。山東壽光菜農李偉分享經驗:“我們采用‘三段式腐熟法’——先加入秸稈調節碳氮比,再添加EM菌加速分解,然后檢測pH值穩定在6.5-7.5之間才施用,蔬菜裂果率下降40%。”
要因土施肥,不要過量堆積
礦物質有機肥的“全營養”特性需匹配土壤需求。在東北黑土區,土壤有機質含量高,宜減少用量,重點補充鈣、鎂等中微量元素;而在南方紅壤區,因磷素易固定,需配合葉面噴施鋅、硼肥。廣西甘蔗種植戶陳芳算了一筆賬:“按農技站指導,每畝基肥施用2噸礦物質有機肥+50公斤過磷酸鈣,比傳統施肥增產15%,成本反而降低8%。”
行業新趨勢:技術賦能精“準”施肥
隨著智慧農業發展,礦物質有機肥的施用正邁向精細化。貴州美加特推出的“礦物養分網控技術”,通過活化磷礦和中微量元素,使養分吸收率提升至98%;河北格林凱爾公司則利用土壤檢測大數據,為農戶定制“一地一策”施肥方案。農業農村部肥料質檢中心主任張立群表示:“未來,礦物質有機肥將與生物菌劑、智能水肥一體化設備深度融合,推動農業從‘經驗施肥’向‘數據施肥’轉型。”
專“家”提醒:選購礦物質有機肥時,需認準NY/T 525標準,查看包裝是否標注有機質含量(≥30%)、總養分(≥5%)及重金屬限量。施用后避免立即灌溉,以防養分淋失;設施大棚內需控制用量,防止鹽分累積。唯有科學施用,方能讓礦物質有機肥真正成為“土地的保健品”與“作物的營養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