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懂東莞京雕教育規模怎么樣?
一、教學場地與設施規模京雕教育在東莞寮步鎮金興路地段擁有的教學園區,總占地面積達1.2 萬平方米,其中實訓基地占比超 60%613。園區劃分為理論教學區、工廠級實操區、研發中心三大功能板塊:
理論教學區配備 15 間多媒體教室,采用 5G 直播系統實現 "一師多班" 同步教學,可同時容納 500 名學員上課。工廠級實操區占地 7000 平米,設置數控車床、五軸加工、精密檢測等 8 個專業車間,配備發那科、三菱等品牌設備 70 余臺,其中五軸聯動加工中心價值超千萬元,可模擬航空航天零件加工場景15。研發中心與北京精雕集團共建,擁有虛擬仿真實驗室,配備 20 臺工業級仿真工作站,支持學員進行產線規劃、數字孿生等前沿技術訓練14。二、實訓設備集群優勢其設備規模在華南地區職業培訓機構中處于地位:
基礎加工設備:數控車床 30 臺、三軸加工中心 25 臺,滿足基礎編程與操機訓練需求,單臺設備日均使用時長超 10 小時。制造設備:車銑復合中心 8 臺、五軸聯動加工中心 5 臺,其中五軸設備配備海德漢數控系統,可實現葉輪、螺旋槳等復雜曲面的精密加工,加工精度達 ±0.005mm。檢測與工藝設備:二次元、三次元測量儀各 3 臺,激光打標機、硬度計等檢測設備 10 余臺,構建從加工到質檢的完整產業鏈教學體系。特色設備:配置明清家具木雕雕刻機、滴塑成型設備等特色機型,支持傳統工藝與現代制造技術的融合教學10。三、雙師型師資矩陣40 余名專職教師團隊呈現 "三化" 特征:
實戰經驗豐富:80% 教師具有 10 年以上企業工作經歷,其中 5 人曾擔任華為、立訊精密等企業技術主管,持有數控技師、高級工程師等職業資格。教學能力專業化:全體教師需通過 "教學能力認證體系",包含課程設計、項目教學法等 6 大模塊考核,通過率 65%。動態更新機制:每年選派 10 名教師赴德國、日本參加技術研修,同步引入工業機器人、數字孿生等前沿技術課程。四、校企協同網絡布局其合作網絡已形成 "金字塔" 結構:
戰略合作伙伴:與華為、比亞迪共建人才培養基地,定向輸送五軸編程、智能制造等領域人才,2024 年為比亞迪新能源汽車項目定制培訓 3 個專項班815。企業聯盟:與立訊精密、漫步者等 200 余家制造企業簽訂人才協議,課程中嵌入企業工藝標準,如為某模具企業開發《壓鑄模 CAE 分析專項課》3。產學研平臺:作為華南設計創新院指定產學研基地,聯合開展工業機器人應用課題研究,近三年申報實用新型專利 7 項11。五、人才培養規模效應其規模化辦學成果:
學員基數:年培訓量超 800 人次,累計培養技能人才突破 3000 人,學員覆蓋廣東、湖南、江西等 8 個省份。就業質量:近三年平均就業率達 95.6%,其中 82% 畢業生進入華為、大族激光等,首年平均薪資達 7800 元,較行業平均水平高 23%。技能認證:學員結業可考取數控銑工高級證、德國萊茵 TüV 五軸操作認證等 12 類證書,持證率超 90%。六、數字化教學資源體系構建 "線下實訓 + 線上學習" 的 OMO 模式:
在線學習平臺:整合 300 余個教學視頻、500 + 加工案例庫,開發《UG 編程智能題庫》等工具,支持學員碎片化學習,平臺日均活躍用戶超 500 人。直播教學系統:直播實操室可實現設備操作的 4K 高清直播,異地學員通過 VR 眼鏡可遠程操控設備,解決工學矛盾問題7。數字化教材:自主研發《五軸加工工藝手冊》《精雕浮雕設計案例集》等電子教材,采用 AR 技術實現三維模型與文字內容的交互展示。
這種規模化發展模式使其成為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人才支撐。2024 年,其五軸編程畢業生占東莞同類人才市場的 35%,為 OPPO、vivo 等企業解決了精密模具加工人才缺口。未來,隨著與東莞理工學院共建的 "精雕產業學院" 投入使用,其規模化辦學將向智能制造領域深度延伸,預計 2026 年設備規模將再擴容 30%,進一步鞏固華南地區數控培訓地位。
東莞京雕教育擁有自己的實體工廠,各種數控設備70余臺,近萬平米的教學場地,20年行業經驗,開設CNC數控技術班、UG編程班、北京精雕班、車銑復合班、五軸編程調機班、浮雕、吸塑、滴塑技術班等,學會為止安排工作。
我們的培訓模式是產教融合的模式,現有廠地上萬平米,擁有70多臺各種數控設備,包括三菱、發那科、新代、北京精雕、車銑復合、五軸機等先進設備,讓學員能夠在實操練習中獲得更多的技能和經驗。
我們的使命是:讓更多的年輕人學到一技之長,讓更多的年輕人生活越來越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