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西咸新區·秦漢自動駕駛產業園起步區已建成區域VOCs“綠島”共享噴涂中心1號噴涂生產線改造完成投入使用,年產能由1萬噸提升至2萬噸。由陜西西咸新區環境集團有限公司投資建設的西咸新區VOCs“綠島”共享噴涂中心,是全國頭一個設施共享噴涂中心,也是全省頭一個臭氧污染防治“抓點示范”項目,作為西咸新區“十四五”大氣污染防治標志性工程之一,是新區在臭氧污染防治方面探索實踐的階段性成果。2021年10月,VOCs“綠島”共享噴涂中心正式入駐西咸新區·秦漢自動駕駛產業園起步區已建成區域,占地面積約3600平方米。中心以“設施共建、污染共治、服務共享”為理念,按照“government主導,企業投資”模式,主要為工地架管、工藝管道、管件、設備、金屬構件及其他零部件進行噴涂加工。綠島模式注重跨領域、跨部門的協同合作,共同推進綠色發展事業。山東產業園綠島模式綜合解決方案
對于溶劑集中回收處置,欒志強認為是發展較好且效益較好的“綠島”模式, 近年來在江蘇省、浙江省、江西省,廣東省、山東省都建設了一批規模較大,效益非常好的相關項目。實踐表明,“綠島”建設在污染治理中發揮了補短板強弱項的重要作用,但是在建設和推廣過程中也會帶來更多的命題。這既考驗著項目開發者的格局眼光,也對管理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對于項目開發者而言,莊志鵬建議,“綠島”項目選擇要進行評估和前期調研,做好必要性分析,核算清楚污染減排、總投資、運維三個重要方面。其次,要避開“雜亂無章”。他解釋:“園區內企業產品、行業很雜的要慎重;園區內企業管理混亂的要慎重;未批先建、未驗先投、無相關手續的不能做;所在地方相關部門有無相關政策、文件的支持。”對于具體運營,莊志鵬表示,如果是投資方自己運營,重點考慮專業性能否滿足要求;如果是投資方與第三方單位聯合運營,要考慮好責權劃分;如果第三方單獨運營,要重點考慮資金保障與日常管理問題。山東產業園綠島模式綜合解決方案綠島模式不僅關注環境保護,還注重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質。
中華環保聯合會VOCs污染防治專委會副秘書長許夏還針對“綠島”項目申報大氣污染防治專項資金的要點話題進行了分享。此外,在與會表示的共同見證下,謝玉紅在大會上宣布啟動涉VOCs“綠島”項目(系列)團體標準和服務認證。她表示,隨著“綠島”項目建設需求的不斷增長和排污單位對于“綠島”項目建設要求的不斷提高,“綠島”項目呈現百花齊放狀態,此背景下,聯合會牽頭組織相關專業人士和企事業單位共同制定行業規范,將引導“綠島”項目的高質量建設和高效運行,向社會公眾傳遞實施“綠島”項目的重要意義和現實作用。
據測算,每年可實現對油煙污染的深度凈化和末端保障,每年可減少約16.3噸油煙顆粒物和11.1噸揮發性有機物排放,油煙異味投訴問題基本杜絕。數據顯示,經治理后的排放指標全方面優于江蘇省《餐飲業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草案)》標準,有效地改善了區域的空氣質量。在集中凈化的基礎上配置末端污染物監測、設備運行監測和煙氣工況監測模塊,實現對設備運行和污染排放的雙監控,確保設備正常運行和污染物穩定達標。按用戶數量配置分戶用電計量和能耗管理系統,精細化控制運行能耗,分戶計量用電量,實現對餐飲商戶的精確監管。搭建服務于“綠島”集中區的油煙大數據運維管控平臺,實現運維管控工作的集成化、數字化、智慧化。綠島模式鼓勵城市規劃和建設注重環境保護和生態修復。
江蘇省生態環境廳環評處處長戴明忠介紹,中小微企業、個體經營戶生存壓力大,創設“綠島”的初衷,既是通過“集約建設”為這些市場主體降低治污成本,也是希望借助“共享治污”將游離于監管之外的市場主體管起來。“綠島”助力監管,在危廢處置方面尤為明顯。在無錫青龍山工業園,小微企業將各自產生的危廢打包,放入防爆柜暫存,需要處置時在小程序上發起申請,由“綠島”上門接收。無錫市生態環境局固體廢物與化學品處處長羅小春介紹,無錫有近8400家產廢單位,其中年產廢量10噸以下的小微企業多達6800余家,它們的產廢量只占全市產廢總量的1%。量不大、分得散,危廢處置存在渠道不暢、貯存不規范等問題。綠島模式不僅關注城市環境,還注重農村生態環境的保護與改善。福建活性炭循環綠島模式運營
綠島模式注重建設生態友好型城市,提高人們生活質量。山東產業園綠島模式綜合解決方案
在主旨報告環節,國家大氣污染防治攻關聯合中心副主任,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原副院長柴發合針對“綠島”治理模式提出建議。他指出,要結合實際情況,充分發揮涉VOCs“綠島”治理模式集約高效的優勢,依照大氣污染防治法,環境保護法及項目環評等進一步明晰各方的責任和義務,確保VOCs“綠島”設計好、建設好、運行好、運營好、效果好。此外,制定和完善支持相關模式有序發展的法規標準和經濟政策,聯合攻關引導示范解決關鍵技術問題,在治理模式中充分考慮“減污降碳協同增效”的要求,不斷提升治污水平。山東產業園綠島模式綜合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