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泌體作為藥物遞送載體較以往的合成系統具有多方面的優勢,比如:人工遞送載體具有更低的免疫原性,其含有的磷脂雙分子層可與靶細胞細胞膜融合,從而避廉價核巨噬細胞系統的吞噬作用。Srivastava等開發了一種基于外泌體-金奈米粒子(Exo-GNP)的藥物遞送系統—“nanosomes”用于肺病的醫治,研究表明該系統與單用多柔比星醫治相比,前者的多柔比星釋放量增加、攝取率提高、化療毒性降低且化療效果增強。此外,還有研究發現,使用外泌體運載紫杉醇(PTX)可顯著提高病細胞對PTX的吸收,將PTX加載至外泌體中顯著增加了藥物細胞毒性,Exo-PTX能顯著壓制肺病的發展。外泌體并作為癥狀早期診斷技術,應用于與癥狀進展相關的研究。遼寧外泌體脂質組學
在過去十年中,細胞外囊泡已經成為細胞間通訊的重要介質,參與原核生物和高等真核生物細胞之間的生物信號傳遞,以調節不同范圍的生物過程。此外,細胞外囊泡的病理生理作用開始在包括癥狀、傳播性疾病和神經變性疾病在內的疾病中得到認識,突出了醫治干預的潛在新靶點。此外,未修飾和工程化的細胞外囊泡可能在大分子藥物遞送中具有應用。該綜述回顧近在理解細胞外膜泡生物學和細胞外囊泡在疾病中的作用方面的進展,討論新出現的醫治機會并考慮相關的挑戰。湖南腹水外泌體提取近些年關于外泌體研究很普遍。
外泌體在神經系統中與神經回路的控制相關,同時各種神經退行性疾病的致病蛋白還可以通過外泌體釋放到細胞外并傳遞到其他細胞,與病情發展密切相關。 病細胞釋放的外泌體含有許多與血管新生和免疫逃逸相關的分子,構建適合病細胞生長的微環境,促進病細胞的發展。另外,病細胞來源的外泌體上粘著分子的表達形式決定著癥狀向身體部位的轉移途徑。近,有報告指出脂肪細胞釋放的外泌體對肝臟的遺傳基因表達有控制作用。許多病毒利用外泌體的產生路徑傳播細胞,受病毒傳播的細菌和寄生蟲通過外泌體控制其他受細胞傳播的細菌、寄生蟲的活動。
近年來眾多文獻報道,肺病細胞分泌的外泌體中富含多種蛋白質并促進肺病的發發展,是早期診斷肺病的有效途徑。有研究發現,NSCLC患者肺組織外泌體表面EGFR免疫染色呈陽性的占80%,而慢性肺炎組織的外泌體EGFR呈陽性的只占2%,因而認為外泌體的EGFR蛋白可以用作NSCLC與慢性肺炎鑒別診斷的生物標志物。Park等通過Sys-BodyFlu-id數據庫分析發現153種特異性胸腔積液外泌體蛋白質,進一步的Western blotting分析顯示多種特異性胸腔積液外泌體蛋白參與EGFR信號傳導途徑以促進種瘤的發發展,因此外泌體蛋白可能作為肺病診斷篩查的生物學標記物。通過臨床數據分析顯示外泌體整合素可作為預測腫細胞轉移的部位傾向性的診斷指標。
外泌體目前被視為特異性分泌的膜泡,參與細胞間通訊,對外泌體的研究興趣日益增長,無論是研究其功能還是了解如何將其用于微創診斷的開發。外泌體富含膽固醇和鞘磷脂。2007年, Valadi等發現鼠的肥大細胞分泌 的 exosome可以被人的肥大細胞捕獲,并且其攜帶的mRNA成分可以進入細胞漿中可以被翻譯成蛋白質,不只是是mRNA,exosomes所轉移的microRNA同樣具有生物活性,在進入靶細胞后可以靶向調節細胞中mRNA的水平。這一發現使得研究人員對exosome的研究熱情激增,截止目前已經通過286項研究發現了41860種蛋白質、2838種microRNA、3408種mRNA。外泌體作為細胞間信號傳導的通訊工具和作為病等各種疾病的生物標記話題比較熱門。上海植物外泌體染色
外泌體是分泌的細胞外囊泡的主要群體,是具有生物活性的脂雙層囊泡。遼寧外泌體脂質組學
外泌體mirRNA和蛋白質被認為是NSCLC的預后因子。Dejima等在研究NSCLC患者預后的生物標志物時發現,外泌體miR-4257和miR-21的含量顯著上升。此外,還有研究表明,低水平miR-146a-5p的NSCLC患者較高水平miR-146a-5p的NSCLC患者有更高的復發率。Sandfeld-Paulsen等在研究276例NSCLC患者血漿的外泌體時發現,NY-ESO-1是單獨對低生存率有顯著影響的標志物。Silva等利用TaqMan低密度芯片的方法系統分析了28位NSCLC患者體內的365種miRNA,其中let-7f、miR-30e-3p和miR-20b表達均下調,進一步研究發現,let-7f和miR-30e-3p水平可以區分早期和晚期NSCLC患者,高水平let-7f和miR-30e-3p與不良預后密切相關。遼寧外泌體脂質組學